小小书屋>军事历史>我的三国有些乱>第二百零四章,中山风云(四十九)
多半没有视死如归的气魄。万一被俘,不降又能如何!

沮授看了蒋奇一眼,基本上对蒋奇的心思一揽无余,心中也没有苛责什么,就如对毅然断后的张合一样,人家尽力了,还能要求什么呢?

“麴义将军部肯定安全,反倒是荀大人和高将军他们到底怎么样了还真不知道,从华雄在安熹埋伏我们来看,他们也情况不妙。”沮授叹了口气说:“唉!大家都自求多福吧,走,向曲阳方向突围,希望麴义将军也会出现在那里。”

沮授没说的是,万一麴义部不出现在曲阳方向,自己这一千多号人也就交待在中山郡了。至于投降于刘备,沮授没这个念头。不过基于对麴义的了解,只要麴义率领着兵马还在中山郡内,就会出现在曲阳。

麴义有这个能力,有对战场掌控和战机把握的能力,沮授深信这一点。沮授更担心的是,自己能料到这些,那么对方的郭嘉会想不到吗?就在沮授暗自的纠结中,所部已经千余人已经再次向曲阳方向出发。

……

定县,徐晃斩获五千余袁军得胜归来,就与军师郭嘉商议下一步行动。徐晃将战况详细叙述了一遍,郭嘉点点头,呆在地图边久久凝视思考着。

徐晃说完战况,也就没有再说什么,很安静地坐于一边,让郭嘉静静思考。郭嘉的能力,让已经成长起来的徐晃也敬佩有加,说声足智多谋,所料无不中都不为过。徐晃愿意等,也相信郭嘉会有好主意。

“公明将军,如果你是麴义,面对这样的中山战局,你会如何做?”良久之后,郭嘉才开口道:“率领着三四万袁军主力的麴义,让人不得不防啊!”

“军师,我不是麴义,也不了解和清楚这个人。只知道主公对他的评价善战而性傲。”徐晃笑了笑说:“所以我无法叛断麴义到底会怎么做。如果是我,在明知毫无胜机的情况下,肯定会尽量保存实力撤出中山郡,如有可能,扼守一要地,接应己方兵马撤离。”

“没错,善战而性傲,就算有机会全身而退,也肯定会不甘心。再说各地并无关于麴义部的任何消息,基本可以确定麴义部还在中山郡内。”郭嘉再次扫了眼几案上的地图,不无叹息地说:“中山郡内山林太多太深,明知麴义部就在大致的范围内,也没有好的办法将其逼出来。现在就应该已经如公明所说占住了一险要之处,就不知具体何处。”

“要退出中山郡有许多选择,如新乐,安熹,曲阳等地都可以。”徐晃凑近了案几,看着地图说:“新乐不太可能,有二将军驻守,急切难攻,倘若被我军包围夹击,袁军插翅难逃。那么就剩下曲阳和安熹。可是沮授新败于曲阳,华将军又埋伏于安熹附近。”

“曲阳!”郭嘉肯定地说出了自己一直推断麴义部最可能出现的地方。

“袁军去新乐我是求之不得,沮授和麴义都明白这一点,所以之前认为袁军会去的新乐可以首先排除。”郭嘉分析着说:“安熹方向嘛,老虎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袁军再去也不过是重蹈覆辙。而曲阳,华雄将军撤兵后就只有守城的郡兵,袁军还可以绕城而走。”

“现在我就带兵去曲阳么?”徐晃也深以为然,不由建议道:“就算不能全歼袁军,也必须不让他们从容退去。”

徐晃想起卢奴城一战中倒下的?,将士们和民众,就恨不得将入侵中山郡的袁军尽数诛灭。徐晃是领兵作战的将领,更是镇守中山郡的最高长官,肩负着刘备委以中山郡的重托。

“不急,若麴义部真出现在曲阳附近,公明将军急急赶去,胜负难料。”郭嘉轻笑道:“中山一战,袁军已经够狼狈了。有云穷寇莫追,明知无法全歼,就不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了。”

“啥?”徐晃有点吃惊,这可不像是郭嘉的画风呀,鬼才郭嘉会算到而无所算计的道理?徐晃不相信!

“等等!”郭嘉并没有解释的意思,而是平静地说:“麴义能与华将军对战而折损不大,已经不是公明将军率现在定县所有的兵马能对付的。”

徐晃默然,知道郭嘉没说错,麴义及其部如何,徐晃心中有数。就算同等兵力的情况下,徐晃也不敢轻言打败麴义。在中山之战己方形势一片太好之下,没必要打无把握之仗,以免节外生枝。

徐晃素来稳重,尤其在经过中山之战的残酷洗礼,更是知进退明得失,具有长远的战略目光和良好的大局观。这时肯定不会贪功冒进因小失大而让敌人翻盘。

郭嘉本来就看好徐晃,这下更是满意,在佩服刘备看人的眼光之余,忍不住提点道:“公明兄,侯爷常说不争一城一地之得失,而是要达到战略目的。侯爷最厉害的地方就是,有识人之明,还知人善用,有着长远而伟大的目标,并为之坚持不懈的努力,我相信迟早有一天,侯爷带领我们可以平推任何对手,所有敌人都没有翻盘的机会。”

“平堆对手!”郭嘉说着说着有点离题,但是徐晃却听得热血沸腾。徐晃被刘备赏识于微末,如今已是一军统帅,一郡长官,可谓十分具有传奇色彩。徐晃无比忠诚于刘备,刘备的大业,就是他徐晃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没错,就是平推,敌人的任何阴谋诡计都没用,敌人的任何挣扎都是徒劳,这就是侯爷所说的兵家最高境界,侯爷也一直在为之努力。”郭嘉无比平静地说:“公明兄也知道,侯爷的目光不仅限于中原,在世人眼中的


状态提示:第二百零四章,中山风云(四十九)--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