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三栖特种兵>第510章 瀑布逆水走舟

第二道东西干流的模式基本和第一条一样,都有生命河水、交通运输、电力、电信、四季果树与之并行。

而麦轲这里增加的最大一项工作,就是和第一条东西干线的连通。

在湄公河的东西两侧,第二条和第一条横干线之间,各有十条河道把这两条东西横向航道连接在一起,同时为两条河道之间的广大区域,提高了水、电、交通等便利。

由于这第二道东西干线西行到安达曼海途中,正好穿越曼谷,从此以后曼谷就成了著名的水城,超过半数的交通由原来的陆路变成了水路,城中的居民不少出门不在时走路,而是乘船。

而这些船都是特殊的船——孔瀑布来的运输专业队,就是队员兼运输工具合二为一的鲶鱼。

鲶鱼运输服务后来扩展到了很大的规模,光是曼谷就集中了全体鲶鱼的十分之一,总数达到五十万之众。

如果说解决鲶鱼的问题,建设了东西水运航道,这已经体现了麦轲的智慧和力量,那么解决在大瀑布阶段的船只逆行才是最大的挑战!

孔瀑布虽然流量世界最大,但是它的落差则排不是号;洪汛期落差不过十五米,即使枯水期落差也不过二十四米,要比那些动辄几百米落差的瀑布差远了。

不过别处的高,仅仅是落差大而已,这里的问题是,这里是主航道。船要逆流而上,才能继续往上游航行。

这个问题不但当时无法解决,就是后世也没有办法,以至于一直就是湄公河航运的极大障碍。

现在麦轲已经拟定了一个对策,他要就地取材。永久地解决这个问题。

解决溺水行舟需要来两个关键条件,一个是要有促使大船逆行所需要的强大动力,这个肯定考人力划船不行。

如果是在缓缓往下流淌的河水上,人力划船还有可能,前提还得那条船不要特别大;如果是麦轲他们现在坐的那条巨轮,人力划船,或者用纤绳拉拽。是绝对行不通的。

况且这个瀑布是一种垂直落差。不是向上游滑行,而是一种垂直提升,也就是说,不管船重和载重是多少,都必须加在一起,从水面提起,然后提到瀑布的顶端。才能继续上行。

所以,有了力量以后,第二个关键,就是如何克服这个十五到二十五米的垂直高度。

第一个问题,麦轲实际上已经解决,就是他已经安装了发电机,由于这里水量巨大,落差本来就高,他又把发电机装在了地下,所以落差更大。增大了发电的能力;因此,这里聚集了大量的电能。

第二个关键,麦柯里用了电梯原理,船行到瀑布那里,就等于直接上了电梯,不过这个电梯时敞开的,可以直接开进去。还可以直接开出去。

麦轲制造了一个长宽几十米的平台,供同样大小的船只使用;然后继续往外扩大,每次增大十米,直到长宽各达百米。

如果是小船的话,就只启动中间的小型平台;随着船型增大,就换更大的平台起运,直到最大的平台负责今天他们乘坐的大船。

到了瀑布顶部,水流变得平缓,再用平常的动力催动船只上行。

对于从上游而来的船只,操作原理基本一样,只是上了平台以后,就把船送到瀑布下面,然后从那里再行使出去,继续往下游行使。

为了使航运在这瀑布处畅行无阻,麦轲把上行和下行的水路分开,按右上左下的原则,把东面的瀑布规定为专门上行;右边的瀑布则专门用来下行。

两条水道中间正好有一片山岩隔开,这是原来就有的,在洪汛期间几乎淹没,在干旱季节,就看的很清楚,把这段瀑布自然隔开。

通过上面的东西主干调节分流以后,几乎没有了汛期和旱季的区别,所以这段隔离岩石就成了永久性的标志,正好指导往来的船只不要误入相反的船道。

麦轲建造了孔瀑布的升降机,就拿他们乘坐的大船作试验,只要这条船能上去,所有的船都能上去了。

因为到目前为止,这条船是世界上最大的巨无霸了。

说起这条船来,还是圣山圣城科学院那位造船专家日夜不休赶制出来的,为湄公河约盟的成立所送的礼物。

在庆典的前一天,才由麦轲用灵犀一动运了过来。

这条船自重达到了两万吨,满载以后总重有十万吨。

为了测量升降机的载重量,麦轲特意把这条船满负荷装载了货物,然后开上了平台,然后一阵扎扎声响,大船晃晃悠悠地离开水面升了起来。

乍一开始,大船离水以后,带起的大量河水,把船底河大船依然连在一起,还有瀑布自上而下倒灌而来,船底依然一片混乱,什么也看不清楚。

等到离开水面有大约十米的时候,船底已经没有水流,就可以看到一根旋转着的巨柱托起那个平台,平台上面平放着大船,不断地向上升起。

在刚刚超过十五处,可以听到扎扎得声音更加沉重,那个旋转的柱子也似乎呈现了弯曲的现象,似乎有些不堪重负。

这时候,正在上升的平台陡然向外移动了一米,最靠近瀑布的船体,就此脱离了瀑布流水的冲击,一下子躲过了何止万吨流水的冲击!

原来麦轲在设计的时候,特意增加了这样一个应急措施,在有征兆升降机不堪重负的时候,把船体往外推出一米,减轻升降机的吃重。

果然,这一招非常有效,旋转支柱立刻停止了弯曲和抖动,一鼓作气,


状态提示:第510章 瀑布逆水走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