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4章:天时人事日相催
本来,宣宗今年才十八岁,平日里身子骨也算硬朗,朝廷上下只觉得皇帝刚刚选秀,觉得新鲜,加上皇上的子嗣也不昌盛,所以谁也没在意,可事情的变化出乎大臣们的意料之外了。。
先是一年一度的万寿节,因是皇帝的诞生日,所以历代皇帝都十分敬重,唐朝以前,帝王们的生日还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节日,因而也没有专门庆祝帝王生日的礼仪。到了唐玄宗开元十年,尚书左丞相源乾曜、右丞相张说率武百官上表,请以玄宗生日八月五日那天为“千秋节”。此后,唐朝皇帝除德宗外,都有自己的生日名称。如肃宗生日叫“天成地平节”,武宗生日叫“庆阳节”等等。大明更是将皇帝生日称作万寿节,希望皇帝万寿无疆之意,从永乐后大明将万寿节,与“元旦”、“冬至”并称大节,在这一天,皇帝要御殿接受王公百官的朝贺及贡献的礼物。武百官还要按制穿蟒袍补服。京城的匠人们用彩画,布匹等将主要街道包装得绚丽多姿,到处歌舞升平。各地武百官,设置香案,向京城方向行大礼。宣宗做天子的十年里,对于这个节日最是看重,即便是宣德初年都不曾停止过接受百官与百姓的祝福,可就在万寿节的这一天,宫传出宣宗一病不起,难以接受百官与百姓的祝福。
皇帝病重,群臣自是关心了,可皇宫也不是随便什么人能入的,当即以杨为首入宫替代百官对皇上的病情进行慰问,好知晓情况,可事情奇就奇在这儿,当杨匆匆忙忙赶到皇宫的时候,宣宗“玉履安和”,“冲粹无病容”,就是行走、仪态正常,没有疾病的症象。这让杨放心不少,询问了一番便出了宫告知了百官。
可事情并非如此,后来杨才知道,宣宗那一日的确是一病不起了,非但病了,而且还挺厉害的,可今日一早就好了,这事儿让杨觉得奇怪,但也没往心里去,只觉得这是老天爷的保佑大明,所以也就没有深究,但很快他们就知道事情原来并非那么简单了。
原来宣宗生病的当日,司礼监的太监并没有寻来太医,而是不知从哪里寻来了一个道士给宣宗看病,这臭道士既也没有把脉,也没有查看病情,只是递给了皇上一粒仙丹,说是自己多年炼制了,保管皇上吃了药到病除。
这事儿不是儿戏,宫的太监自是没人敢答应,可就在众太监犹豫不决的时候,恰逢王振路过说了一句不妨一试决断,这王振在宫的地位虽说比不上金英,但一来识断字被宣宗称作先生,二来是太子的贴身太监,官职不大,但威望却不小,那些不知如何是好的太监便听信了王振的话,将那臭道士的仙丹喂给皇上吃了,本没抱什么希望,可不曾想,皇上病情竟好了,当日就下了床,据敬事房的太监说,皇上神采奕奕,还去了一趟郭妃的寝宫恩宠了一番!这事儿越发让杨觉得怪异了。
如此这般过了几日,人从一个太监口打探出那臭道士进贡所谓的仙丹,是取chù_nǚ初潮之经血,谓之“先天红铅”,加上夜半的第一滴露水及乌梅等药物,煮过次,变成药桨,再加上红铅、秋石(人尿)、人乳、辰砂(湖南辰州出产的朱砂)、松脂等药物炮制而成的丹药而已,这种丹药人吃了的确能让人精力旺盛,但杨都知道,这种药物实则是一种春药而言,对于这些道士,杨可是恨之入骨啊,仁宗可算是他们眼里最理想的皇帝,可就是这帮道士,弄个什么仙丹,最终让年纪轻轻的仁宗撒而去,虽说他的儿子也不错,可在感情上,杨还是倾向仁宗,毕竟是一同同甘共苦走过来的,还有相对其他皇帝,仁宗对读书人,对他们这些老臣也是最敬重的,就说他们这些内阁大臣,在永乐朝听着好听,说到底只是皇帝一个政务顾问而已,没有任何尊严可言,到了仁宗一朝,这种局面才得以改变,这里面不光是有往日的情分在,还有知遇之恩,所以仁宗的死,杨是耿耿于怀的,内心深处的那点仇恨自然落在了这帮臭道士的身上,如今得知宣宗还供养着道士炼制仙丹,压制多年的愤怒可想而知了,这几天递上的奏折差不多有半人高了,可宣宗就是置之不理,让杨也无可奈何。
就在今日,廷臣纷纷议论,礼部尚书胡滢、左都御史顾佐、给事李凯纷纷到了内阁,让他这个首辅劝说一下皇上,为了江山社稷抱住龙体,给出的理由是太子年幼,外臣老迈,大明需要宣宗,百姓需要宣宗,所以宣宗为了祖宗的江山,为了天下百姓也该远离道士,远离丹药,身子不适请太医等等,身为内阁首辅虽说不管皇上这档子事,但事情到了这一步,况且这次群臣言之有理,太子年幼,一旦皇上身子骨有何等不适,难免会影响朝局,所以杨士奇也将这事儿放在了心上,并在当日寻了个理由,入了宫。
对于当朝首辅宣宗还是重视的,毕竟是他登基十年,杨士奇立下功勋不少,这几年减官田租赋、免除粮税、清理冤假积案、裁汰工役、招抚逃民,严惩贪污官吏等建议,使百姓获益,大明能在短短十年步入盛世,他这个首辅功不可没,在人才上,更是举荐了于谦、周枕、顾佐、杨峥,许多大事都是他一首策划,自己只是按章办事而已,如今这般年纪,还在为自己的江山劳心劳力,于公于私,宣宗对这个首辅还是十分满意的,所以宣宗在暖阁里见了杨士奇。
君臣二人平日里这样的场景也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