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逍遥江山>第2566章 :世人漫惜寻贤路

明朝的宦官实际上危害并不大,可以说并没有实际掌握过权力。明朝的皇帝都是通过宦官来制衡文官官僚集团,当皇帝对他的内阁比较满意的时候,其实宦官根本没有什么权力,只有当皇帝对他的内阁不满意的时候,宦官才可以以皇帝的名义掌握一些权力,但最终这权力还是掌握在皇帝手中的,宦官根本没有办法对皇帝的地位构成威胁,所以一旦新皇帝即位后,旧的宦官马上就失势了。就像魏忠贤,天启皇帝一死,他马上被赶回老家,而且还在半路上被皇帝秘密除掉了。况且太监本身是皇帝的贴身家奴,和其他人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听话,对皇帝言听计从,千方百计的讨主子欢心,这种亲密的关系使得皇帝对太监颇为信任,这是人之常情,皇帝虽说是天子,但毕竟不是真的天子,除了位置高一些,其实与寻常人差不多,都有七情六欲,只不过明君懂得克制罢了,昏君不懂克制,加上选择太监的眼光太差,才导致了权势没得到很好的平衡,从而给了太监为所欲为的机会,但以杨峥看这并非就说所有的太监都是坏的,所有的太监都不能掌权的,皇帝之所以会把权力交给宦官,都是因为皇帝身边有着其他的人或势力在限制着皇帝,所以皇帝要有个团体来帮他夺回或者是顺心地行使他的权力。这种限制着皇帝的势力,东汉是外戚,唐朝是藩镇,明朝是文人官僚集团了,说到底太监能参与其中,并非是太监本身的问题,而是权势选择了太监。

随着文官集团的日益强大,皇帝出于自身的顾虑,想要在与文官集团较量中获得胜利,就得寻帮手,相比外戚所带来的巨大风险,宦官就可靠了多了,这些太监大多数都忠于皇上,而且还没有文官那些臭毛病,明明他们自己都做不到的品德,却偏偏要让皇帝这么做,明明他们自己一副大老爷的神情,却要皇帝做那圣人,相比这些太监就纯粹得多了,只要皇帝喜欢,他们没什么做不到,办不到的,从感情上来说,皇帝毫无疑问是喜欢太监的,选择皇帝来对付文臣也是最合适不过了,久而久之这些太监也就有了实权了,有了太监的帮助,皇帝也就不用顾忌百官的反对和牵制,尽心所欲的办自己喜欢的事,尽情享乐了,可谓是一举两得的事情,所以纵观大明一朝,皇帝基本上都是信任太监的,即便是后来崇祯皇帝除掉了大太监魏忠贤,也都没有对太监干净杀绝。但这样做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一个朝廷能够维持下去,能够长治久安,说到底还是得靠读书人来治理,正是有了千千万万有抱负,有能力,心系天下的读书人,大明的天下才能顺畅运行,政务才能得到合理贯彻,而皇室强行将自己的势力安插进去,势必会造成制度的破坏,宦官的职分本为皇帝的家奴,插手政治,无名无分,于法理不符,对政治秩序的破坏毫无疑问是巨大的,任何一个朝廷想要维持正常的运行,都要有一定的规则、秩序去遵守,一旦打破,那么这个组织必然会乱了套,大明的宦官从一开始的“不及百人”到末期的总数超过两万;品秩从“五品至七品不等”到蟒袍加身,最高级的宦官地位与最高级的文武官员相埒;从“不识字”、“不得干预政事”到“通文墨、晓古今”掌司礼监成为皇帝的政治秘书,其势力一直处在膨胀的态势之中,而其专权干政的程度,亦是愈演愈烈说到底还是皇帝打破了规矩导致,至于宦官本人其实问题并不大,皇帝控制得好,就会有郑和率舟师下南洋,马靖镇甘肃,马骐镇交趾等由宦官负责的政治活动。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诸大权都能得到合理的运用,反过来说皇帝昏庸,那么势必造成的一连串的破坏,如魏忠贤就是最好的证明,他本是无赖出身,又不识字。因为与熹宗的乳母客氏是对食的伙伴而得以有机会见幸于熹宗,成为司礼监秉笔太监。上台之后,他先是大肆捕杀东林党人,并恢复廷杖威吓群臣以排除异己,而后又网罗亲信,使宦竖阉党尽掌朝廷大权。一时之间,他的亲信如“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尽布朝堂之上。全国各地建起了大量他的生祠,朝臣都呼其为“九千岁”。在皇帝的圣旨上,都不敢直呼魏忠贤的名字,而以厂臣代之。魏忠贤的擅权****、倒行逆施,终于使内外交患的明王朝彻底的一蹶不振,十数年后覆灭在满洲八旗的铁蹄之下,若皇帝是明君,魏忠贤未必有这个机会,但从后世的结果上看,大明在成祖首开宦官干政的恶端之后,宦官势力在宣宗、英宗、宪宗、武宗、世宗、熹宗诸朝中逐步增强,太祖所立下的祖制也被一条条的打破,因皇帝唯恐他人篡夺自己的皇位。一般情况下,皇帝猜忌朝廷的文武外官,总防着他们有外心:但却认为朝夕侍候在自己身边百依百顺、出身低下而又没有后代的内官员可靠。而宦,官则往往利用在宫廷中的这种特殊地位,攫取极大的权力,甚至操纵帝上。这些人数量不多,但奴,性十足,狡黠阴险、残忍狠毒。一旦成为皇帝的心腹,更是谗谄佞邪,毫无顾忌。他们结成死党,挟持皇帝,假传圣旨,卖官鬻爵,贪赃枉法,陷害忠良,甚至可以废立以至杀死皇帝。而一旦皇帝没有威信或过于幼小,便会去依靠从小跟他在一起生活的太,监,就会变成太,监,专,权,与想要争夺皇位的大臣对抗。一旦有太,监,专,权的情


状态提示:第2566章 :世人漫惜寻贤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