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逍遥江山>1189章:最佳人选

武将一愣,彼此看了一眼,又见张辅没说话,也不好多说什么。

朱瞻基嗯了声,看了一眼张辅道:“国公,你怎么看?“

对于今日的局面,张辅早有预料,所以对于朱瞻基的问话,并不如何惊慌,想了想道:“微臣以为,两位杨大人所言句句是老臣谋国之言,微臣这些年年纪大了不少,早些年留下的伤痛也时时发作,的确不适合在领兵出战安南了!我看人选,还是另外选贤吧。”

听完张辅的话儿,朱瞻基嗯了声道:”国公此言差异,当年,你奉皇祖之命讨交趾。交贼堤防,亘九百里。即下桩杆,又刺濠底。辅但令攻,一切不理。去梯附城,火炬齐起。乘贼惊慌,遂入城里。列象拒人,画狮惊靡。统矢再加,半逃半死。生擒(阙)季,捷闻赐玺。再反再平,功已足纪。请立陈孙,圣心称美,依朕看,古往今来,能比国公比肩者,为我大明魏国公徐达尔!“

此番话儿一出,不仅仅众人感到意外,就是张辅也感到有些意外,一直以来,他都觉得自己功高盖主,为皇帝所忌惮,所以才屡屡不得重用,如今看来是自己误会了。

“微臣惭愧?”张辅一脸惶恐的道。

朱瞻基摆了摆手道:“国公过谦了,朕此番话绝非夸大之语,朕相信几百年后,后人也一样这般评价国公,朕不让国公去安南,并非不信任国公的才能,相反朕比谁都了解国公的才学,但朕仍不让你去,朕着实怕安南的湿热之气要了国公的性命,二来,这几年来,鞑子虽忙于内斗,但实力却是大大增强,瓦刺势头渐起,朕不得不防备,国公文武全才,实乃不出世的将才,有国公在朝中,对蒙古无疑是一种震慑,于朕而言,是心中有底气!”

这番话儿声音不大,但说的无比的诚恳,群臣位置动人,张辅更是泪流满面,跪倒在地:“陛下……?“喊了一句,再也喊不出来。

朱瞻基也有些动容抬了抬手道:“国公请起!“

“是,皇上……?“张辅仍旧泣不成声,多年的怨气,此时此刻消失的无影无踪,甚至觉得自己有这样一股哀怨之气,着实不应该,想要说些什么,可终究不知该说什么,唯有在心头暗暗道:”皇上以国士待我,我便是以国士待皇上,我张辅有生之年,定会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成想竟是一语成谶,正统十四年),也先入侵时,王振唆使英宗亲征,张辅随行,但不让他参预军政。张辅当时年迈,默默不敢作声。同年,土木之变时,张辅殉身兵难,享年七十五岁。被追封为定兴王,谥号忠烈。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且说,朱瞻基说了一番话儿后,继续问道:“杨大人,你可有合适人选?”

杨士奇赶紧拱手道:“回陛下,臣以为,此番征战安南,此人不仅要熟悉军务,还要有治理之才,所以需要慎重考虑!“说道这儿,扫了一眼朱瞻基道:”微臣斗胆推荐翰林院掌院杨峥作此次出兵安南人选?“

此话一出,人群里立即骚动了起来,这也难怪,这两年杨峥的风头太响,名头太大,年纪轻轻就做了高官,若说这倒也罢了,偏生人家诗词歌赋极好,难得是还打了两成漂亮胜仗,弥勒教,鞑子,这可不是谁都做得到的,因此杨士奇的话儿一出,众人议论归议论,却没人贸然反对。

杨峥虽一早就知道这个结果,可看到杨士奇如此光明正大的将自己提出来,还是微微楞了一下,斜眼看了一眼众人的反应,难得是没人骂娘,算是松了一口气。

朱瞻基嗯了声,道:“尚书大人如何看?“这话儿是问杨荣,因为杨荣素来掌管兵事。

杨荣从杨士奇身后走了出来,抱拳道:“杨大人说的是,此番征战安南的确是一件大事,马虎不得,要挑选的须得是文武全才的人物才行,掌院大人年纪虽轻,难得是为人谨慎,有从军打仗的经验,一年前的京城保卫战无论是战术,还是阵法都用的极好,微臣自叹不如,算得上是最佳人选!“

朱瞻基又问杨溥,得到的回答一般无二,如此一来,三位重臣异口同声,群臣就算有反对意见,这会儿也该掂量掂量了,所以堂上一片议论之声,却是没人出来反对。

朱瞻基点了点头,显然对这个结果还算满意,扫视了一年群臣,问道:“诸位大人以为如何?”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文臣素来以三杨为首,此时多多少少都表示赞同,而武将则是一言不发。

朱瞻基看了看,道:“薛爱卿,你意下如何?“

薛禄征讨乐安州后,奉命与尚书张本奉命留守乐安。宣德二年,藩王的威胁解除,他又巡视畿南各府,并严肃军纪,不许军士扰民。后来,薛禄再次担任镇朔大将军,北上巡视开平,此后驻扎在宣府(今河北宣化)。

这时,瓦剌进犯开平,撤军时在三百里外扎营。薛禄率精兵昼伏夜行,三天后赶到敌营,派轻骑冲锋,大破敌军。薛禄回军后,见敌军跟踪在后,又将其击败。不久,薛禄被召回京师,此时闻言,想了想走上前抱拳道:“诸位杨大人的推荐,微臣没什么意见,只是安南事上非同小可,稍有不慎,只怕与国不利,因此末将以为,这人选还是在慎重些为好?”

朱瞻基哦了声,道:“薛将军素来知人善任,此番如何说话,想来是有了合适人选了?”

薛禄道:“回禀皇上,微臣的确有了人选?”

“何人?”朱瞻基


状态提示:1189章:最佳人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