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都市现代>我的咸鱼人生>138、投资

第二天很早的时候,赖宁生就给王珏打电话了。电话中很是焦急,一个劲儿询问王珏到什么地方了。王珏本来还没有清醒的,被赖宁生这个电话提了神,然后离开了酒店。当告诉赖宁生自己所在的位置之后,赖宁生一个劲儿的要求王珏站在原地,他会在半个小时之后过来接王珏。

燕京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但是因为建筑太过于密集,很多地方并不是那么好找。王珏也不浪费力气打出租车过去。反正时间还有一些,就在最近的地方吃了个早点。早点是传统的包子油条,只是豆浆没有反而是豆汁。带着豆腥味的豆汁实在不是王珏能够享受的,简单喝了一口就离开了。燕京人的早晨是很悠闲的,很多老爷爷老奶奶在街上沐浴着晨光,散着步,一开口就是京片子。除了拉家常,还有一些民生大事。这种现象在羊城是看不到的,只有回到了老家潇湘才能感受到。但是潇湘远远不能和燕京相比,这一些人拉家常能上升到国家高度,这完全不是晨聊的节奏。

王珏一边走一边听,觉得燕京还是有一些意思的。

赖宁生很快就来了,等王珏回到酒店门口没有多久,赖宁生的车子就来了。车子是城市suv,是进口货,市场价在一百多万。在这样的城市中,并不缺乏有钱人,所谓的豪车,并不是没有人买得起,但是那一些底盘低的跑车在这样的城市中完全展现不出他的姿态。为了生活舒适度,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这种城市suv,有钱的买进口的,没钱的买岛国的,或者就是国产的。

到了车上之后,王珏发现,只有赖宁生一个人。

“我说,你叫一个助理过来接我就行了,你还一个人跑一趟。”王珏笑着坐到副驾驶的位置。

赖宁生闻言笑了一声:“接别人我可以叫助理,但是你是第一次来燕京,我可是要给你接待好了。下一次就是助理过来了。”

王珏不置可否。赖宁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这大概就是京圈之中的共性。他们有着自己的信仰,但是相处起来也比较随和。一般人融入不进来,但是只要这个圈子接纳了你,那么你觉得会感受到一种兄弟情怀。

在车上,赖宁生并没有和王珏说什么剧本的事情,只是随着车子缓缓前进,穿过高楼,走过高架桥,赖宁生给王珏讲了一些沿途的景致,还有一些老燕京的典故。王珏对于这一些非常感兴趣,赖宁生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导游。

目的地是一座大楼,大楼最顶层写着中天国际传媒有限公司。在大楼周是一个占地几百亩的树篱。也就是说,在这几百亩的范围内都是中天国际的地盘。这个一块地方在燕京三环以内,就算不做娱乐公司,将周围的地卖出去开发房地产照样可以赚的美滋滋。国内一些大牌明星,导演编剧从来不是单打独斗,都有着自己的山头和根脚。

走进了赖宁生的办公室,说是办公室可能不太恰当,办公区域可能更恰当一些。因为周围是一点一点的分隔开的办公桌,和一般的大公司办公区差不多。

等王珏坐下之后,一个助理给王珏端上了茶水和水果。茶是好茶,苦而不涩,回味甘甜,满嘴生香。赖宁生拿过厚厚的一叠文稿,递给王珏。

“看看。”

王珏表面不动声色,但是内心却是崩溃的。因为王珏对于镜头感还停留在记忆中电视剧的屏幕上,现在给王珏剧本王珏完全看不懂啊。不过尽管如此,对于其中的对话也好,台词,还有一些动作,王珏还是能在脑海中想象出来的。王珏写给赖宁生的本子中大多数是对话,还有动作描写。赖宁生做的工作就是把那一些对话和动作镜头化。

“你那个故事是个好故事,但是单纯作为故事来看,又不适合,但是作为剧本又不太标准。似乎你那个故事是专门为镜头服务的。”赖宁生坐在一边说道。

王珏看着手中的剧本,一一和脑海中宝莲灯的画面进行对比,不知不觉,已经回忆了好几集。明明是张明看过的电视剧,可是看着剧本回忆,那一幕幕似乎落在王珏的脑海中。似乎王珏亲自看过这一步电视剧。

一个个镜头,一个个故事片段就是王珏的脑海之中生根发芽。王珏不由得闭上了眼睛。

“剧本很不错,就算是我这个不懂剧本的人看到这样的剧本,都能在脑海中出现一幕幕情景。”

赖宁生哈哈笑道:“白居易写诗的时候喜欢把自己的诗念给不懂诗的人听,如果不懂诗的人都说诗好,他就会留下来。如果说不好,他就去修改。你这一句话对我来说是莫大的赞许啊。不过要想真正拍出来,可能还是需要下很多的功夫。”赖宁生吧王珏那一句不懂剧本当做是赞赏了。改编剧本是一个很浪费时间的工作。如果只有故事模板,那么每一个镜头都需要编剧和导演去构思。王珏给的不仅仅是故事还有一副副描写入微的场景,在这种情况下,原本用来构思的时间就可以用来深加工镜头了,这样弄出来的剧本不管会不会成为经典,都能让人镜头感满满。

“你们费心了。”王珏放下了剧本,抬起了茶杯,然后问道:“预算有没有做出来?”

赖宁生点了点头,然后抬起头:“小李,把我桌上第一个从抽屉里面的文件袋给我递过来。”

“好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一个小姑娘将文件袋送了过来。打开文件袋,王珏开始看了起来。什么场地租赁,什么道具,什么场


状态提示:138、投资--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