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正统天命>第五十五章 天理循环,报应不爽啊

第五十五章

六月初的浙江,正是热的时候,不过浙江台州府黄岩县的人民……不对,是市井之中,却开始流传一个更加火热的话题,火热到什么程度呢?离着县丞几十里地的老农,都参与进了话题的讨论。

“诶,我说老刘家的,你知道么,新来的县令是个年轻人。”

“嗨,听说了,好像还是什么进士来着,据张大官人说啊,可是文了不得的人物呢。”

“你看看你就没听仔细,人家是二甲三十三名赐进士出身,当今圣上钦点的,这赐进士出身可了不得,整个大明朝每次科举啊,满打满算都不到一百个。”

“呦,真厉害!”

“对对对,好像还是什么……翰林……翰林什么出身来着?”

“那叫翰林编修,文曲星一样的人物,出口成章不在话下!”

“嚯,那不是比村头的李秀才还厉害?”

“李秀才那算啥,和人家一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跟何况,李秀才今年都快四十了……”

别管是县城里做买卖的,还是离着县丞几十里地种地的,反正是都知道县里来了这么一个牛人,什么举人公、秀才公的,在人家面前根本就不够看。

嗯,这当然是底下佐官、小吏们的手笔了,要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理解什么叫赐进士出身、什么叫做翰林院,在这个识字率不足百分之五的封建社会里,无异于对牛弹琴,别管县令换不换,十税一的农业税加上各种徭役、名目繁多的杂税和本地大户的欺压剥削,才是他们需要面对的,不过这样的好处就是能让老百姓产生敬畏之心,顺便拍拍马屁,消除一下杨尚荆刚刚到任那会儿,黄成造成的负面影响。

至于本地的大家富户那里,自然有人过去告诫一声,别看这这县令年纪小就觉得好欺负,以前的一些手段,还是省省吧。

毕竟杨尚荆还是太年轻了,一旦没分说明白,城里的这些富户想着照葫芦画瓢,像对待前任知县那样给杨尚荆来个下马威什么的,这黄岩县估摸着就要清洗一遍了。

皇权不下县的前提是默契,地方上乡贤不能做的太过分,知县、乃至各级官吏也没有太过强悍的背景,否则就是完蛋,而且是大家一起完蛋。

永乐朝有个南方的县城牛的不行,大户们一哄而上直接干死了县令和派过去的镇守太监,还以为法不责众,然而杀意盎然的朱棣直接下了屠城的命令;还没到来的万历朝,同样牛的不行的张居正张首辅直接搞一条鞭法,活着的时候也没见谁敢起来扎刺儿,然而死了之后全家基本都折在里面了。

现在的杨尚荆没时间理会外面的传言,一顿酒席送走了李行和章师爷,他就一门心思地扑在了当地的政务上,执掌一县听着很牛,实际上极端复杂,大到鼓励农桑、兴修水利,小到鸡鸣狗盗、击鼓鸣冤,都得他一样一样去面对,就凭着礼部观政加上翰林院做图书管理员的经验,想处理这些事儿可是绝对不够用的。

再加上衙门小吏知识文化水平并不算高,写个公文用的又不是标准的台阁体,错别字又是一大堆,直接就归了档,他看着这些文书连蒙带猜的就像是在看天书。

“少爷,再等几日,老家的师爷就到了。”忠叔看着一身短打、满头大汗的杨尚荆,一边儿给他扇着风,一边儿安慰,“家里来的师爷都是老手了,处理这些不在话下的,少爷也用不着着急,有些文书不如找黄县丞、张主簿来一起参阅便是了。”

杨尚荆叹了口气,直接把手里的文牍扔在了桌子上:“还是等着家里的师爷罢,现在正是农忙的时候,县丞、主簿都都下地去课劝农桑了,我这个刚到的县令总不至于把他们抓回来吧?”

农业社会以农为本,浙江又是重赋税的地区,这就涉及到了明初朱元璋和张士诚的那点儿破事儿了,而大明律又对逾期不纳粮的重判,所以他这个县太爷刚刚到任可以在县衙熟悉工作,但是县丞、主簿两个人,全都下去课劝农桑了,也不知道这是在给他杨尚荆上眼药,还是大家都这么干的。

“去户房吧,把积年的账本拿来我看看,有没有什么亏空。”杨尚荆捂着脑袋,对身旁伺候着的家丁说道。

明代的县衙其实就是简化之后的中央政府,不过不叫部,叫房,户房就是对应户部的地方,掌握着一县之地的财政收入,历年的账本都存在那里,杨尚荆想要看看账本,主要还是害怕前任县令给他留个坑,比如亏空了多少万贯钱之类的,他现在刚刚上任,查出来之后也好往上面递条子,时间一长,上面就不认了。

最重要的是,酒店管理这门学科吧,里面有一门叫做旅游会计的神奇课程,讲的不是特别深,但是会计的理论基础、复式记账法之类的先进姿势还是有的,只要把表格一画,数字一列,就凭着这个年代的数学水平和会计们平账的本事,杨尚荆哪怕大学的时候高数挂过科,也能用一只手吊打他们。

嗯……那个谁的那本穿越小说和另一个谁的另一本穿越小说,不都有这个桥段么?

当然了,杨尚荆才没傻到直接把复式记账法这种大杀器送上去换功劳,他还指着这个在黄岩县靠着这种先进的姿势节流一点款子,干一点自己喜欢做的事儿呢。

然后没过多久,刚刚出去的家丁回来了,后面跟着户房的小吏,两人抱着陈年的老账册站在杨尚荆的面前,那小吏一脸呆萌地问


状态提示:第五十五章 天理循环,报应不爽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