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崇祯大帝国>第九十二章 成功无侥幸

第一卷风雨飘零

陕西榆林,位于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之间,是黄土高原与蒙古高原的交界处。

其东临黄河与山西隔河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南接延安,北与鄂尔多斯相连,系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汇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成祖年间,朝廷在此筑城,从此这里就成为大明九边重镇延绥镇,又称榆林镇。

如今,这里成为陕西巡抚孙传庭的驻地。

榆林镇府衙广场前,高高树立着一杆旗帜,上书“四省巡抚孙”五个大字。

府衙门口,站立几名彪悍的将士,披盔戴甲,手按腰刀,眼神凌厉的扫视四周,一看就是久经征战的强兵。

他们是跟随曹变蛟的关宁铁骑。

府衙大堂内,面容清癯的孙巡抚身着仙鹤补服,头戴乌纱帽端坐大案之后,左右分列曹变蛟和孙守法。

还有一个不知从哪里找来的中年幕僚,四人正在商议什么。

这个场面有点寒碜,一点没有四省巡抚的派头,整得跟一个下县的县衙一般。

没办法,不怪别人,这是他自找的。

原本,作为总理川陕、河南、山东、湖广的几省督抚,老孙理应在省城或者重要州府处理军务政务。

而不是到边关苦寒之地风吹雨淋太阳晒。

不过,老孙非常人,是特殊人,自然有他的打算。

他休息好多年,响应崇祯皇帝号召,重新踏入官场,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拯救大明天下。

目标很宏大,任务很艰巨,可现实很残酷。

三边总督洪承畴对他的到来很热情,很欢迎,却更加防范。

踏入官场这个名利圈,不管他愿不愿意,斗争时刻存在。

老实说,孙巡抚手里有尚方宝剑,并不惧洪承畴。

问题是他离开官场太久,又是第一次下放地方,手头上没人,更没有时间。

再说了,他不可能才来几天,就和洪承畴掐架并把官司打到天子那里,那样不好看,说明他无能!

所以,和历史上一样,他选择了一条独自创业的路程。

那些骄兵悍将就留给洪承畴好了。

而之所以选择榆林镇,一是为了避开洪承畴;二是为了招兵。

认真说来,关中子弟从先秦汉唐以来,一直是优秀兵源的首选地。

可老孙为何唯独选择在榆林招兵?

这正是他的眼光独到之处,也是日后秦兵威名赫赫的原因所在。

老孙从过往战报中敏锐的发现,关中子弟彪悍固然没错,可别忘了叛贼也是关中子弟居多。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战场经常出现奇葩的一幕。

两军对阵,他们相互问候,甚至抛牲口,弃辎重,故意把贼寇给放走,称这是“打活仗”。

而边军的士兵跟他们语言不通,见到贼就杀,所以经常打胜仗。

这是老孙不在当地招关中子弟的原因。

而老孙选择在榆林招兵,就更有讲究了。

其一,自然是因为榆林的兵源也好。

或许是受了大秦岭的豪气影响,生活在谷中的人似乎从出生开始,骨子里就秉承着一种彪悍的个性。

打起仗来,男女老幼齐上阵,喊一嗓子就能动员一大群亲戚,即使防线每次被冲垮,但过不了多久就会再次聚拢。

其二,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榆林人和叛贼有不共戴天之仇。

说反了,应该是叛贼和榆林人有不共戴天之仇。

这是为什么呢?

崇祯八年正月,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叛贼攻陷了中都凤阳,挖了老朱家的祖坟。

这还了得?

延绥总兵贺时雨随即在延绥等地,率军找到并也掘了李自成和张献忠的祖坟。

这两个大贼头的祖坟,一个在米脂,一个在绥德,刚好都在延绥镇的管辖之内。

所以,被挖了祖坟的李自成几次亲自率兵攻打延绥镇的治所榆林卫城,榆林人都是誓死抵抗。

延绥总兵贺时雨虽然是一个平庸之辈,但是却有一个特别能打的儿子,叫做贺人龙。

贺时雨与贺人龙父子当然也不可能投降流贼,只能与李自成、张献忠拼到底。

打着打着,随着伤亡出现,双方便成死仇了。

老孙过去从未在陕西任过职,却能发现这些并加以利用,这是何等本事?

所以说,成功无侥幸啊!

府衙内,幕僚正在向孙巡抚禀告,监军御史马懋才弹劾延绥巡抚岳和声。

说延绥三卫流贼肆虐,而巡抚岳和声视若无睹、无所作为,以至于卫所废弛、士兵逃散,而延绥总兵贺时雨听之任之、束手无策。

“请旨皇上,着吏部勒令延绥巡抚岳和声免职致仕。

延绥总兵贺时雨申斥罚俸留任,并勒令约束部伍,配合马懋才整肃军纪。”

孙巡抚听完,脸色一沉,厉声喝道。

其实,老孙这是准备鸠占鹊巢了。

也是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

他到榆林镇不过短短数日,个中情况根本不了解,也没有让人去调查,如今只听片面之词,就拿下延绥巡抚岳和声,不正是这个意思吗?

一句话,是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这个理由就行了。

他老孙做事,历来讲究霹雳手段。

幕僚点点头应诺,自去写奏折。

“曹将军、孙将军,二位尽快在延绥三卫募兵,争取募兵三万。凡年龄在十六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皆可报名参加。

一经录用者,饷银三两


状态提示:第九十二章 成功无侥幸--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