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风雨飘零
“谢洪督!”这个让李自成变成独眼龙的悍将,走上前去说道:“末将以为,叛军势大兵多。
虽分三路进军,但每路亦有六七万之众。
他这般分兵,定是为尽快掳掠河南各地,然后再转战其他省份,如是而已。”
说跟没说一样,可下面将领却纷纷附和响应。
“叛贼想尽掠河南诸地,实是贪婪至极。此乃流贼本性,这般分兵掠地,真是大大看轻了我们大明官军。”
一个粗厉又带着一丝凶戾的声音,大声响起。
众人循声望去,却是都督佥事左良玉。
这也是一个猛人,明末的大军阀之一,河南是他的防区,如果闹起来,他是要背黑锅的。
“洪督,末将以为,叛军虽分三路,肯定有一路是虚兵,他们真正的意图,是在于进攻洛阳。”
紧接着,左良玉说出自己的判断。
“哦,何以见得?”见有点干货,洪承畴问道。
“南路流寇便是虚兵,从潼关南下,其意为吸引河南官军分兵,但流寇主力的其中两路,合击洛阳。
若能夺下这般大城,足矣让一众流贼饱掠一番了。”
左良玉侃侃言道。
他的话,也引来部分官兵附和。
坐在上面的洪承畴喟然长叹,犹疑不绝,并不言语。
随着地位的上升,本来意气风发的洪承畴感觉到压力越来越大,内心苦不堪言。
本以为起自陕西的流贼被剿灭后,一些漏网之鱼以及四处逃窜的皆是疥癣之患,不足为虑。
可没想到贼寇却是日益势大,越剿越多。
到如今已经成了气候,原先的小股贼寇逐渐壮大起来,并且行军作战颇有兵法。
尤其是以闯王高迎祥部以及射塌天、拓养坤部最难对付。
现在剿杀追逐之难已今非昔比。
开始是贼兵畏惧官兵,只要看见官兵旗帜就望风而逃,基本不敢正面接战。
如今已经敢于和官兵对峙,并且会诱敌,会埋伏,会用骑兵冲杀。
这其中固然有投贼的官兵教导所致,但也不难看出,贼寇的战斗经验越来越丰富。
还有就是追逐之难。
高闯王的主力叛贼以骑兵为主,有的甚至一贼双马,阵战不利立刻逃跑。
而官兵大都是马三步七,就算阵战胜利,也只能眼看对方逃窜而追之不及。
再者就是贼兵逃跑后躲进深山老林的据点,依据险要地势坚守。
官兵一是军粮难以为继,二是无法携带攻城器械,很难破敌。
而这些,都还不算什么。
最可怕的是因为中原持续的干旱,饥民越来越多,很多人抱着左右都是死,不如死前吃顿饱饭的心态加入贼军。
而叛军四处劫掠,所以一般不缺粮食。
叛军作战勇敢的往往都能吃的饱。
这对已经饿红了眼,已经开始易子相食的饥民来说是致命的诱惑。
现在各个贼头加起来,手下的流贼超过了三十万,而围剿官兵仅仅四万余人。
并且这种差距越拉越大,官兵阵亡后很难得到补充。
而贼兵则一呼百应,啸聚非常容易,目前的形式已经越来越棘手,甚至有恶化的态势。
这可怎么办?
“卢督,你以为应该如何?”
愁肠百转的洪承畴同志侧身对身边的卢象升问道。
至于孙巡抚,不好意思,洪承畴同志自然忽视了。
倒不是别的什么原因,在他想来,一个新人,过来才几个月,两眼一抹黑,能有什么好主意?
并且,对于孙巡抚在榆林练兵,他也有听说,只是这有什么用,几个月的时间,能翻天不成?
又不是天兵天将?
“其实本督以为,流贼聚集起来分兵三路也是好事,正好方便我们分兵聚而歼之!”
老卢白白胖胖的脸上浮起一丝微笑,风轻云淡的说道。
嗯,这很卢象升,很符合叛贼送给他活阎王的称号。
二十几万,在他眼里好像土崩瓦狗一般。
洪承畴同志被噎得一口气没上来,差点出洋相。
谁不想聚而歼之,问题有这么多兵马吗?
若不是卢象升过往的声名,他都以为碰到一个二愣子了。
以袖遮面轻咳几声,洪承畴缓过神来,再次问道:“卢督有何高见?”
高见这个词,此时在他口里,其实有一丝讥讽的意思。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他娘的,都是知根知底的人了,这官兵和叛贼的家底你也知道,怎么能说出这番话?
本督反正是没办法了,就看你有什么本事?
“流寇,流寇,最关键在这个“流”上。
以往吾等辛苦征战,转战千里,不就是为了把他们赶到一起,方便聚而歼之吗?”
卢总督不急不慢,仿佛没有看见洪承畴同志有些涨红的双脸,对下面的几十个将领笑眯眯地说道。
“卢督这可是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我大明官军,趁敌军尚未重新合流之际,选定其中一路,集合精锐加以猛攻。
力求将这一路击溃消灭,从而转战河南之地,再分头消灭其他各部流寇。
只是这样一来,河南各境可就兵力空虚了,若让叛贼攻破洛阳、开封等大城,这失土之则,可没有人承担得起啊?”
洪承畴以为卢象升有什么妙计,听完之后,眼里掠过失望,不咸不淡的点了两句。
其实他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来,即使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