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时以至,天将拂晓,长空黑红相间,宛若鲜血融于浓墨中般潋滟,不多时,薄雾散去,一缕温和的阳光自云缝中映射而下,照亮八百里长安城。
洞庭峰素有中原第一峰之说,海拔足有四百五十丈高,中有扶摇江湍流而过,正所谓山水相依,是快精华宝地,长安城就坐落在其山脚东南方向三十里外,傍附灵秀之气,得以一年四季风调雨顺。
此时,有两个小小的人影伫立在顶峰上,迎风而敞怀,先前的是大理寺卿的长女徐丹鸿,落后一个步子的则是先豫国公的次女,江淮。
眼瞧着天边的鱼肚白亮起,徐丹鸿狠狠的吸了口又刺又凉的空气,张开明亮的双眸,畅快道:“爬了两个多时辰,终于到山顶了!”
江淮拢了拢雪白的狐裘,云淡风轻的笑了笑,她大病初愈,薄唇尚无血色:“本来能再快点儿的,是我拖你后腿了。”
徐丹鸿没有回头,而是又往前靠了靠,听着脚下‘咯吱’的踩雪声,笑道:“无妨,这不是赶上日出了吗!”
江淮点头,走过去和她并肩,视线掠过,将这八百里美景尽收眼底:“老远一瞧,这长安城倒也不错,尤其是那最北的皇城,当真是壮观。”
徐丹鸿转过头来,语气颇有意味:“壮观又有何用,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你在朝中做官,怎会不知那里是天下最肮脏的地方。”
“这我自然知道,不过是就事论事罢了。”江淮蹙眉,拿出手帕咳了几声。
徐丹鸿瞧着她,蓦地一笑:“说来也奇,江家与徐家在朝中世代为政敌,偏到了你我这辈成了莫逆知己,要让他们知道,还不气死。”
江淮闻听此言,目光幽深:“都说为自己而活,可谁不是为家族而活呢?他们老一辈的恩怨,却要咱们下一代来承担。”
徐丹鸿见她身态消瘦,在冷风中瑟瑟发抖,心下感激她亲自来为自己践行,道:“谁说不是呢,尤其是你。”
江淮捉摸着她话里的含义,却不着痕迹的转移了话题:“你这次要去哪儿啊?”
徐丹鸿转过身,遥望远处:“扬州。”
江淮不解:“你去年不是才去过吗?”
“美景如美人,百看却不厌。”徐丹鸿笑道,“你没去过扬州,自然不知道那里有多漂亮,碧澄的天,净白的云,如镜的湖水,还有石拱的小桥,在上面绕一天都不累。”
江淮挥手:“这些长安也有。”
“空有皮子罢了,我寻求的是意境。”徐丹鸿解释道,“这长安的水太混,盛不下我这条锦鲤,还是扬州的湖水清净。”
江淮听她这么说,不禁笑她的顾影自怜,徐丹鸿则趁势说道:“不如你同我一起去吧,告假一年,就当是养病了。”
江淮抬头,漆黑的眸子里映出一丝无奈,慢慢的推开她的手:“你知道我不能走。”
徐丹鸿敛了笑意,颇有感慨:“罢了,只是这长安虽好,却不如你幼时习武的大燕,虽然那时你目不能视,但一定比现在快活。”
江淮笑了笑:“是啊,那时我和师兄二人早上接露水,上午打野兔,中午饭也不吃就等着晚上放烟花,因为看不见,只能听声,还不小心烧了师娘晾在树上的衣服,被她拿着铁勺撵的满院子乱跑。”
徐丹鸿感伤一笑,遂问道:“你这么一说,我倒想起件事来,我听丹青说,太后要把你指给端王?”
江淮面无表情:“这种宫里瞎诌的胡话,徐丹青也肯告诉你。”
徐丹鸿挑眉:“既然敢这么传,就一定不是空穴来风,端王倾心于你,长安人尽皆知,只是不成想这天下之大,竟有端王这样的男人,虽然样貌才学皆是上佳,可论起懦弱无能,百年来挑不出一个能与其比肩,若不是写的一手好字,我连话都懒得跟他说。”
江淮淡淡道:“你是了解我的。”
“我知道你也不屑于他。”徐丹鸿不安的说道,“可他是皇子,又是邓淑妃所出,在皇上面前颇得宠爱,若是哪日祖疼孙,父疼子,真将你许给他,你怎么办?总不能违抗皇命吧?”
江淮盯着脚上的绣鞋,声音轻巧:“若真有那日,我自有办法对付,你还是回去劝劝你三妹,别再胡乱打听别人的事了。”
徐丹鸿撇嘴:“得了吧,别看我和丹青是一母同胞的姐妹,但小到穿衣吃饭,大到文学见解,从来都是分歧不断,她想做仕途中屡屡折桂的金蟾,我想做江湖中闲游四散的野鹤,哪里谈的来。”
江淮笑了笑,没有言语。
徐丹鸿见她如此,依旧固执道:“你既不愿和我走,我也不为难你,只是我警告你,终身大事不可小觑,穆雎已经便宜给黎家那个臭小子了,你和花君是万万不能再陷泥潭的。”
江淮似笑非笑,点了点头。
徐丹鸿犹豫着叹了口气,从怀里掏出一枚深褐色的六棱木牌来,递到她眼前:“这是你前些日子托我弄的东西。”
江淮眼前一亮,伸手方要拿,徐丹鸿却一下子把手背在身后,警惕道:“你要这东西做什么?”
江淮的手僵在半空中,抬头看她:“阎王帖一出,必有人殒命,你不知道?”
徐丹鸿面色凝重:“就是因为我知道,所以才要问你。”说着,她又多疑的接了一句,“而且,这枚阎王帖出自青云斋,那可是旭王手下的宗门,你要做什么?”
江淮神态自若,却没有回答。
徐丹鸿打量着她,知道她有苦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