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都市现代>渭北春雷>27回添新灶岳父卖余粮 蹈旧辙女婿欠赌债
磨面尽是麸子,想卖也没人要,斤两能少一半子,不如全部卖了省事。大叔,能吃多少吗,我可是为你好哩。你想想,麦子回了潮是不是要晒哩?粮食可是笨重东西,晒一回不容易呀,指望你一个老汉,咋弄得动哩?听我的.........。”

常大伯打断她的话说:“对了,再别说了,粮食怎么敢卖完。你们这些年轻娃没受过饿,就不知道储存粮食的重要性,如果遇上灾难,粮食比金子都重要。国家从来都号召‘必须把粮食抓紧,必须把------。’”

那小伙不耐烦地说:“行了,行了,你说咋办就咋办,两千斤就两千斤吧。我们装的是定量袋子,每袋一百二十斤。你卖两千斤,那就装十七袋吧,多也是几十斤。你就是再懂得储存粮食的重要性,紧慢也不在乎几十斤吧。”

常大伯算了算说:“可以,可以,就装十七袋,两千零四十斤,多四十斤算啥哩。”

小伙从车上取下一台一百公斤的小磅秤,女的抱进来一捆装过陕化尿素的蛇皮袋子,常大伯给他们取了个小簸箕。收粮人开始装麦子,常大伯走进厨房做他的事。

收粮的小伙正直年轻力壮,干活手脚麻利,常大伯刚烧好两电壶开水,他们就把十七袋麦子装完了。女的到厨房把常大伯叫出来看称定量,买卖双方看着把磅秤放平定好,三个人开始定量,收粮人两口抬袋子,常大伯看磅添称,十七个袋子很快定量完了。

收粮人缝好袋口就开始装车,常大伯没有再去厨房干他没有干完的活,而是拿了把笤帚去扫撒在地上的麦粒,等着收粮人装完车后算账收钱。

那两口装了十来袋后,女的就上车去拉袋子,男的要把袋子扛起往车上装。常大伯过:“不用,不用,你老年纪大了,要是有个闪失,我可吃罪不起。”

小伙看旁边有把椅子,他就把袋子抱起来放到椅子上,然后身子往下一蹲,那袋麦子便轻轻地扛到肩膀上去了。常大伯夸奖他说:“好,小伙子就是有办法、有力气!”

常大伯只顾看那小伙,猛听自己身后有人叫爸,连忙回头一看,原来是二女婿来了。

常大伯答应着问:“强子,你咋来了?”二女婿尚未开言,二女儿和外孙也进了门。他就招呼他们到屋里坐,外孙提着礼品,连蹦带跳地进去了。

二女儿陪着父亲,慢慢地走着说:“爸,你怎么卖麦哩,你不是老舍不得卖粮吗?今天咋想开啦?”

常大伯说:“新麦快下来了,陈麦吃不完,卖一部分,新麦下来就有地方放了。”

二女婿忙说:“该买,该买,攒那些粮食干啥呀?你年纪大了,不晒害怕出虫,晒又弄不动。粮食放着没有利息,只少不得多,不如全部变成钱,存起来还有利息哩。

爸,你今天卖粮的钱让我给你存着,二分钱的利息,一千块钱一年就是二百,比银行高得多,比你存粮划算。爸,我知道你这几年攒的麦子不少,大概有五六千斤吧?起码能卖五千元哩。

我今天回去给你捎上,赶明年这个时候,五千就变成六千多啦,要不了五年时间,你也成了万元户啦。一年的利息收入,比你种一料庄稼都多,往后不用辛苦种地,利息就够你吃了。”

二女婿一口气说了这么多,二女儿也支持着说:“对呀,眼看快收麦了,留上二百斤,够吃就行了,一次卖完,省得麻烦。爸,鸡多了下的蛋多,钱多了利息当然就大得多啦。现在这社会,聪明人都是拿心眼赚钱哩。谁还像你这样,靠汗水挣点钱。”

那两个收粮的觉得机会来了,马上停止装粮,过来帮腔,男的撺掇着说:“你爸只卖两千斤,唉,早知这么点我都不过来,把那几家的生意耽搁啦。”

女人的两片薄嘴唇才利,几个人把常大伯四面围着,你一句,他一句,都说让他一次卖完,往后就不用再受麻烦了。一个个唇枪舌剑,院子里好像成了辩论会啦。

尽管他们把道理摆了一河滩,常大伯还是坚持着说:“你们都别说啦,我就只卖两千斤。别看快收麦啦,收回来才算你的粮食,没收回来还不知道是谁的哩,要是来点天灾-----。

唉,不说了,该忙的快忙,不忙的回房,总的来说,咱农民过日子就是要讲实在哩。有钱没钱不要紧,只要有粮日子就好过。你们年轻人没经过,挨饿的滋味不好受呀!”

二妮跺了下脚进屋倒水去了,强子还不死心,站在旁边迟迟不肯进屋。收粮人看老掌柜的态度坚决,又去扛袋子装车;常大伯没有进屋,接着扫地上的麦粒。

强子站在院里看了半会,没话找话说:“爸,账算了没有?他们这称定得对不对呀?”

常大伯头都没抬就说:“账有啥算的,一袋一百二十斤,十七袋就是两千零四十斤,一斤八毛五,一共是一千七百三十四元。我当了几十年会计,连这点账都算不清吗?”

强子看岳父好像不大喜欢自己,就想找机会显示一下,他还是没有进屋,来回转着瞅着。常大伯又说:“进屋去吧,这磅秤是新的,我看着定好才定量哩,能有啥麻达。”

这时候,收粮人装得剩下最后三袋啦,都在磅秤跟前放着哩。那小伙紧挨磅秤去抱袋子,他把左手抓住袋口,右手去抱袋子下边,趁机在磅秤的吊砣下边摸了一下。

常大伯只顾扫麦粒,强子眼明手快,这么细小的动作也被他发现了,马上走过去,一把抓住那小伙


状态提示:27回添新灶岳父卖余粮 蹈旧辙女婿欠赌债--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