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欺世盗国>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枣没枣打一杆

朔方城外大营,中军帐旁的空地上用木头和泥土、杂草搭起了一处轩廊。

因朔方城有三个城门锁不上,巴宁泰索性没有入城,带着中军留在原先的大营中。

这新搭建的轩廊就成了银夏之地处理军政的枢纽,不时有人从朔方城官衙中带着一沓档案匆匆忙忙走进轩廊,亦常有人手持公文离开轩廊或是入城或是带上卫兵前往它处。v手机端/

中军帐内,巴宁泰、许竹林等人坐在其中。

“彰武军正在追剿逃亡的李光睿,夏州境内基本上不会再有大规模的战斗。”

巴宁泰语气平稳叙说着自己的安排:“我同许总管商议之后,认为夏州这边不需要驻留如此多的兵马。明日灵武军去盐州,庆州军去宥州,石隰军去银州。”

杜忠、潘美等人应下后,巴宁泰接着道:“克之,白于山的道路要仔细修整,你把银州、绥州的蕃军和俘虏带过去,但凡不从尽皆斩杀!”

“遵命!”詹胜元立刻抱拳。

“银州那边也一样,潘将军把夏州、宥州的蕃部带回去,整地址修从儒林到开光的道路。”

“遵命!”

潘美连忙应下。

“杜节使。”

“下官在。”

“劳烦节使在盐州等一阵,若是石重诺未能擒住李光睿,节使便要在灵州警戒,防止贼**乱州县。”

“相公放心,下官定尽心竭力。”

巴宁泰微微颔首,然后看向李丕禄等人。

要说之前的地位,李光远、李光俨他们要高于李丕禄,而且还是李丕禄的长辈。

但偏偏因为李丕禄投降地痛快,而李光远等人是被迫投降,所以在周军序列中,巴宁泰有意把李丕禄放在李光远等人之上。

“李将军。”

“请相公吩咐。”

“将军当在夏州境内收拢定难残兵,愿从之人可自纳为部属,不愿从者就地斩杀。”

话音未落,李丕禄脸上满是惊喜之色,连忙起身行礼:“谨遵相公之令!”

而坐在他下手的李光远等人则是面色愁苦,只可惜什么都不敢说,只能低着头暗自后悔。

至于战死的李彝殷、李彝玉兄弟,他们还真没放在心上。

说是族人,实际上是盟友,身为定难军节度使的李彝殷不过是他们的盟主罢了。每日里不是李彝殷想着怎么削弱李光远等人的权力,就是李光远等人想着如何更加独立自主。

……

夜幕深深,巴宁泰坐在案后翻阅邸报。

他离京在外,要想得知朝廷消息,只能靠邸报和亲友信件。

信件不常有,只有这邸报,一天一份从不缺席。

他现在看到的邸报是七天前的。

果如陈佑所言,他成了首相之后只干了两件事:召集百官议农事,派人前往濠州调查饥民饿死之事。

不过巴宁泰不敢小觑陈佑,不说陈佑当初硬是打破六顾命的局面挤进枢密院,单是这次突然上位成为首相,就注定他不可能做一个只混日子的首相。

巴宁泰同李善文商讨之后,觉得陈佑可能想等一等借着濠州饿死人这件事发力。

这也是他为什么着急想要结束战争:只有在陈佑出手之前赶回洛阳,才能避免陈佑借机扩充势力。

不过在此之前,可以先携大胜之威试探一波,看看能让陈佑退让到什么地步。

这么想着,巴宁泰放下手中邸报,注水研墨开始写奏章。

刚写了两段,还没写到正事,帐外突然传来通报声:“相公,灵帅求见!”

巴宁泰停笔抬头,眉目间有些惊讶诧异。

“请杜节使进来。”

一边说着,一边把笔搁下,吹了吹还没写完的奏章,将其放到桌角一堆公文后方。

杜忠掀开帐门走进帐内,先是一礼:“忠参见相公!”

“节使不必多礼,坐下说话。”

待其坐下,巴宁泰开口询问:“不知杜节使深夜来此,是有何事?”

杜忠脸上露出讨好的笑容:“回禀相公,忠此来是为问计。”

说着,他不等巴宁泰详细询问,便出言解释:“相公当知,灵州四野尽是蕃人,北面鞑靼也就罢了,一直同契丹纠缠,不怎么南下。但那西边回鹘却是时常侵我国土,灵州实难安稳。”

巴宁泰点头,看着杜忠,看他要说什么。

杜忠稍稍停顿,再开口时却不由放低声音:“单靠朔方军,不免独木难支。而相公一战平党项,威名扬于蕃部,可震不谐。忠斗胆恳请相公多在夏州坐镇些时日,也好叫这边境安稳。”

巴宁泰闻言恍然。

见杜忠觑着眼瞅来,他眼珠一动,呵呵笑道:“些许名声,当不得真。不过杜节使所言之事,的确要好生思量。”

见杜忠一副附和之色,巴宁泰话头一转:“只是这种事不是我能决定的,我当禀明朝廷,以待朝廷安排。不知,”

他微微向前探着身子,音调也变得低沉:“节使可愿与某一同上书?”

杜忠连忙起身长揖:“愿附相公骥尾!”

巴宁泰连忙起身绕过桌案扶起杜忠,嘴里说着:“都是为了朝廷尽心罢了,日后还得节使帮衬!”

又来回客气几句,杜忠心满意足地离开。

巴宁泰收敛笑容坐回桌案后。

盯着帐门看了一阵,突然摇头面露讥讽:“杜忠不忠啊!呵!”

抓过没写完的奏章看了一阵,喃喃道:“不过,此事却给了我一把好刀,正好叫陈长阳品鉴品鉴。”

他的


状态提示: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枣没枣打一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