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欺世盗国>第二百三章 春耕为重议农事

陈佑点点头,转向府衙诸官:“回府衙偏厅议事。”

说完便转身离开。

锦官府衙在锦官城东部,位于华阳县内,距离行宫只有两条街。这一片官衙较少,民宅、商铺比较多,陈佑带来的管事今天一早就出门准备买一间院子作为住所。

虽然府衙后部有一片住处,但毕竟逼仄狭小,不适合用来交际。只可惜当初分到的那个宅子在离开的时候还了回去,否则现在也不需要麻烦了。

偏厅内,陈佑面前总共十一人,其中两人分别是成都县令柳归仁、华阳县令范贞卿,另外九人则是府衙官员:一名司录参军事,四名诸曹参军事,两位参军事,一位经学博士,一位录事。

因为赵元昌将自己亲信调入京城的缘故,此时府衙官员不全,日后陈佑须得自己征辟士庶补上职缺。

将厅内主人神态一一看在眼中,陈佑面色沉静地开口道:“从今日起,陈某知这锦官府事,还望诸君悉心辅佐。”

“唯使君马首是瞻!”众人齐声表忠。

陈佑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有各位的支持,这锦官府必将越来越兴旺。”

场面话说完,陈佑立刻肃容道:“某初来乍到,有些事情尚不清楚,敢问诸君,眼下当以何事为重?”

这话说得一点都不走心,在这里坐着的谁不知道陈佑离开锦官府不过半年,这厅内大部分人都同陈佑打过交道。

不过主官要客气,做下属的自然得配合,互相看了看,华阳县令范贞卿第一个出声道:“回禀使君,眼下正值春耕之时,当以劝农为要。”

陈佑点点头,在农业社会,春耕关系着今后一年的守成,不能不重视。

稍稍考虑一瞬,便道:“赵司录,等下拟一份公文传达各县,令各县安排专人下村镇督促农耕之事。范县令,柳县令,你二人在此,我希望你们回去之后立刻做好安排,不要等公文。”

司录参军事赵振宇以及柳归仁、范贞卿皆抱拳应下。

此事三言两语就说完了,厅内安静了一瞬间,几名官员都不言语。

也是,当着大家的面,只要开口就算是表明立场。现在还不清楚身为一地主官的陈佑到底是什么想法,没人愿意过早暴露自己的倾向。

陈佑对此早有预料,他不着急,再有十天左右春耕就进入尾声,到时候再折腾也来得及。

想到这里,他笑道:“好了,今日便说到这里,诸君且去忙吧。”

说着便站了起来。

众官员也都起身作揖道:“恭送使君!”

陈佑一路面带微笑来到书厅,一进门就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原来庞中和将此处布置地同枢密院书厅差不多。

此时汪弘洋就坐在书厅内翻阅一本薄册,陈佑一进门,他立刻放下书册起身:“使君。”

陈佑瞥了一眼书册,一边朝座位走一遍笑问道:“平远看了这个名册,有什么想法么?嗯,坐下说话。”

两人皆就坐,汪弘洋道:“如今新出头的几家在府县之中没有掺和太多,我以为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一时之间还没机会。”

陈佑点点头,去年才攻下锦官府,府内大户有些堕入深渊,有些乘风而起。

这一年中赵元昌、王朴主要的工作是稳定锦官府,而那些新的豪族大户则忙着分食旧豪族留下的利益,这就导致那些大户豪族同官府中的小官小吏没有太紧密的关系。

不过就像汪弘洋所说,随着政局渐渐稳定,利益也已经瓜分完毕,也到了这些人寻求官场代言人的时候了。

“这么说,很快就会有人来找我谈功曹、士曹的人选问题咯?”陈佑露出一丝讥讽的笑容,“平远你怎么看?”

沉默一阵,汪弘洋直视陈佑的眼睛,郑重道:“在下以为,六曹抛出一个也无不可。”

说完之后,汪弘洋有些紧张。之前陈佑在枢密院不肯妥协,不知道在这里会不会改变想法。

只不过,虽然他认为做出一些让步是必要的,但若陈佑不同意,他也就只会劝两句作罢。等第二次遇到不听劝告的情况,他就得走了,免得连累到自己。

陈佑自然没办法得知汪弘洋心中的想法,考虑一会儿才道:“那么平远认为哪一曹可以放出去?”

听到这么一句话,汪弘洋松了口气,好不停顿道:“全看使君意欲何为。”

这个回答在陈佑的意料之中,不同的施政目标,决定了需要绝对控制的事务不同。他还没同汪弘洋详细说过自己的想法,故而汪弘洋只能给出这么一个答案。

一人计短,二人计长,陈佑只是稍稍沉吟,便开口道:“我是有些想法,不若平远帮我参详一番?”

汪弘洋看着陈佑满是真诚的面容,心知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这是陈佑的第一个考验。当即认真道:“愿闻其详。”

“国家之事,当以农为本。锦官府得天府之地,更当力行劝农。我欲请老农宣讲经验,令文士按历布宣农时,平远以为如何?”

这时候虽然有被称为历日的历书,但多数农民不识字,拿到历书也看不懂。除了那些有经验的老农,剩下的人要么请教村里读书人,要么听大户的安排。

汪弘洋只是略一考虑,便抚掌赞道:“此乃善政!”

陈佑面露微笑,接着道:“且我欲令州县养殖耕牛、购置农具,租赁给家中有地的贫农。如此一来,虽日子苦,但也无需依附大户,以致被盘剥至死。”

这一下汪


状态提示:第二百三章 春耕为重议农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