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海天荣光>E23 保卫侨民

高射机枪颀长而粗壮的枪口高指向天,隔离区入口前遮阳伞下四名身穿海洋迷彩服、戴着头盔的陆战队员手持ak103步枪认真维持秩序,墨镜、防弹背心显露着的弹夹都增添了劲酷杀气。

各国侨民惊奇的看着中国海军武装护侨,那感觉就是突然间中国成了国际大国。新加坡总督珊顿*托马斯爵士则在办公室絮絮叨叨的向手下表达了一通对白厅的不满,什么时候外交部门这么软弱,一夜间允许中国军人携带武器登上大英殖民地。

总司令白思华需要华人配合防守新加坡以及马来半岛,那就要让华人获得一定待遇,珊顿也认为华侨去开辟锡兰没什么不好,起码资产还在日不落帝国土地上。资本外逃新加坡必然会引起动荡,可没有理由用行政命令去阻止,爵士落寞的签署完一些公文后,等僻静时悄悄的命令印度佣人去收拾行囊。

半岛其他地区华人陆续向新加坡逃难,日机经常从人群头顶飞过,赶鸭子似得让他们向新加坡集中。华阜首批撤离的人员多是老幼妇女,排着队登上呼伦湖号和玛利亚之星号,连夜拆卸的机器被转运至玛利亚之星号腾出来的货舱。

在货舱里雪藏多日的两辆“石勒喀河” z自行高炮揭开了帆布,开上码头后吊运至甲板,给没有任何防空能力的货船增加了防空堡垒。

五辆潘哈德侦察车保留一辆作为技术储备,待日后仿制,其余同四辆轮战和大部分弹药已在黎明前转移至码头临时仓库待命。陈嘉庚帮陆战队联系好了一个华人开的橡胶种植园,可以将丛林中的库房作为隐蔽地点储备车辆弹药。只等夜幕重新降临,便可机动转移。

三艘战舰大部分富余空间用来装载陆战队需用的轻武器和弹药,品种和数量都相对均匀的分散开到每艘舰,这样当任何一艘在新加坡附近游弋时都可以向陆战队提供补给。

早饭一过,新一波机群前来空袭,今天云层较厚,日军得知远东舰队还未离开新加坡港,只见云缝间敌机数量比以前多了两倍。日军海陆航空兵齐出,意在打击士气,

为了皇家海军荣耀,威尔士亲王号率先开火,除了主炮,所有副炮一起对着云缝中的日机编队打个不停,反击号也紧随其脚步,用炮火炸碎了云层。

隆隆的炮声传遍了新加坡城,为大英帝国的子民们显示着战斗力。

太平洋舰队主力舰早得到雷达预警离开了码头,以获取最大机动能力。

14.5机枪对空有效距离可达2000米,此时日机都在1500米左右投弹,更是难得的实弹射击机会,两挺重机在炸弹落下的时候同时发声,一串又一串红色曳光弹没入云层。

论威力14.5高机毫不逊于20/23炮,射速更胜英军的2磅炮,有胆大的华侨凑上前去只见硕大的弹壳在沙袋上跳跃,声音震耳欲聋,不明白的还以为是小型高炮。云层间的日机黑烟直冒,火光点点,无论是谁打伤了敌机都值得欢呼。

港口区落下了十几颗磅炸弹,但无论日机飞行员技术如何高超也难以对主要码头实施有力轰炸,在接近前都已经被收拾掉。

似乎是给英军面子,中国海军主炮射速很低,以至于被掩盖在英舰的主炮齐射射击中,然而伴随每一次射击天空中都有日机被击毁,残骸燃烧着下坠。730速射炮开火频率较高一些,有些船上的华侨能清楚看到数米长的火舌不断倾吐,速射炮底座上黄铜弹壳源源不断的涌出,就像爆米花那样。

“石勒喀河”自行高炮开始第一次表演发声,操作成员组来自宁甬舰,同样是俄式系统看过操作说明书后比较好入手,炮瞄雷达已经锁定目标,四联23高炮在电力驱动下高扬炮口,以色列改装的火控计算机和射控稳定装置3秒钟之内便完成发射准备。

来袭敌机距离、方位角、高度、速度经测定与舰载雷达数据一致,2000发的炮弹储备和钢制装甲可谓攻防一体。最大射高达5100米,射距3000米,可以封锁360度的全空域。

作为60年代苏军摩托化步兵和坦克团的防空主力,对付比直升机快不了多少的轰炸机简直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伴随着有节奏的5点射,高爆燃烧曳光弹、穿甲燃烧曳光弹轻易撕裂了一架企图爬高溜走的96陆攻,燃烧着的铝板纷纷落进稻田。

天上不断沉闷的爆炸声传来,三菱97重型轰炸机被炸成数段,一截机翼冒着黑烟带着还在转动的发动机螺旋桨掉在港口一公里外的棕榈林里。有些人前往看热闹,只见机翼上鲜红的“太阳丸”已被熏黑。

突然有人指着树上惊叫:“老天,那是什么,飞行员?!”

众人一起抬头,果然一个人型的物体挂在树梢,有胆大的爬上去以为能抓个活的,不料一看就呕吐不已,那飞行员已经手脚残缺不全,躯干四肢血肉模糊,全身骨头不知道碎成多少块。后来,英军怕天热腐烂,派人把死鬼子拉下来,也觉得死相甚是惨烈。却不知130分爆防空榴弹成千上万枚碎片轻易击穿了日机比硬纸厚不了多少的蒙皮,直接把人机一起打成筛子。

为鼓舞士气,英军在广播中宣扬击落5架日本战机,击伤七架日机,中国海军击落一架。究竟战果如何,各自心里都清楚,随后英军将日机残骸用卡车装了在城内巡游一番以鼓舞士气,并邀请各国记者围观拍照,大赞新加坡海防固若金汤。

“新加坡沿海的大炮比圣诞布丁里的葡萄还多。


状态提示:E23 保卫侨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