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无敌之大唐>第937章积草屯粮

寂寞沙洲冷!

沙州地处瀚海的边缘,或者说是被瀚海给包围,在盛夏时节被大日炙烤,本是炽热的,可一股大战来临之前的肃杀之气,太浓郁了,弥漫在人们心中,一下子就从盛夏进入了凛冬,冷得可怕。

沙州在整个安西四镇算是相对靠东边偏南的位置,但离高原也不远,跨过另一片瀚海就是鄯州地界。

那里是高原的起点,也是大周和吐蕃的接壤处,属于真正的边城,史上曾发生多次战争,双方反复争夺,将城池都毁灭了数次,血染高原,将那片土地都染成了红色。

如今,鄯州在大周掌控中,吐蕃人曾发动战争,欲夺回此地,作为劫掠大周的前沿,

可在娄师德的严防死守下,一直未能建功,而当赵无敌于朔方火烧突厥十余万铁骑以后,将吐蕃人的胆都给吓破了,再也不敢下高原。

贫瘠的高原,全都是苦寒之地,出产不多,根本就无力养活数百万吐蕃人。

为了改变这种局势,他们始终对占据鄯州恋恋不忘,时刻都在谋划突袭鄯州,可就在此时,赵无敌再次发力,扫平倭奴、平定契丹之乱,再覆灭突厥,一举解决了祸乱大周东北两地的根源和祸害,为大周至少赢得了五十年的太平岁月。

这件事情影响太大了,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让吐蕃人意识到大周太强大了,哪怕是困了倦了打个盹儿,也不是吐蕃人能够招惹的。

他们将在两国边境的军队主动回撤,让出了数百里荒原,让鄯州以南出现了一条隔离带,并带来了不算短暂的宁静岁月。

如今,这个宁静将被打破,而挑事的竟然是大周,这的确让人意想不到,且匪夷所思。

简陋的沙州城,多少年都没有大军造访过,如今一下子来了五千外来军队,一个个盔甲鲜明、刀枪如林,寒芒映照了苍穹,杀气弥漫,一看就是久经沙场的老军,哪怕是一瞪眼,都让人心里发寒!

要打仗了,这是人们的直觉反应,而作为升斗小民,出于本能,立马就将家中值钱的东西收拾妥当,至于笨重的家伙什也只能留下,虽然不舍,但同自家小命相比,人们还是懂得取舍。

不过,他们也仅仅是暗地里收拾,而不敢立即跑路。情况不明下,城中居民纷纷扶老携幼逃难,将无法避免动摇军心,随便一个妖言惑众就可以当街斩杀。

赵无敌屯军在沙州城中,在等待着各路兵马的到来,无所事事下,他命令神武军将士在城外选择平整的场地,修建营地,还方便后来的军队安营扎寨。

同时,他令上官云长从城中招募民夫,指明只要汉家苗裔,最好能带上自家的牲口,前去天门运输物资补给。

汉家苗裔的血脉是相通的,无论置身何地,都有一颗不变的心,始终将炎黄烙印在神魂中。至于那些血脉杂乱都无法考证的胡子,谁知道他是不是吐蕃人的细作?

对于征伐吐蕃一役,补给物资的长途运输和供给将是最大的难题,杂七杂八近二十万大军将耗费的钱粮补给,堆起来将是一座好大的山峰,太可怕了!

好在,星辰大海为此做了多年的准备,在江南、关中以及天门等地囤积了足够的物资,足可支撑这一场战役。

至于运输,将星辰大海的所有潜力调动起来,再凭借他们手上的钱财,雇佣大量的商队和闲人,差不多也能对付。

他们将动用海船、内河船舶、车马、驼队等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确保按时将钱粮运送到高原,让将士们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身心地投入灭吐蕃之战。

也许,有人会说安王爷太傻,耗费家财支撑灭国之战,即便是打下了吐蕃,也是列入大周的版图,徒为他人做嫁衣,何苦来哉!

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赵无敌不惜耗尽家财,也要打这场战争,从来都不是为了功与名,而是对沫儿和月娥的承诺。

事情已过去了多年,坟头草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可誓言依然在,从来不曾忘记。

上官云长对大帅的命令不折不扣地执行,不惜动用武力威胁,将“妖言惑众”的杂胡给抓了几个,当众袒衣处以鞭挞之刑,以儆效尤。

另外,他将大帅许诺的好处反复宣扬,可着劲地忽悠城中居民,没用多少时间就征集了不少民夫。

自大唐到大周,都可以无偿征召徭役,不说给报酬,甚至有时候连吃喝都得自己应付。

此番,安王爷给的条件太优厚了,不仅管吃管喝,另外每人每月给五百钱,自带牲口和大车,再加五百钱。

也就是一个男人赶着破旧的马车出门,一个月能给家里尽赚千钱,太划算了!

为了囤积大量物资,上官云长指挥沙州军在城中修建了大批仓房,四面用木栅围起,并安排军士看守,闲杂人等一律禁止靠近,否则将当作细作处死。

为了囤积物资,沙州军将营房都给让出来了。他们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却无怨无悔,尽职尽责,的确是不可多得的好士卒。

沙州城忙忙碌碌,在天门与沙州的商路上车轮滚滚,人语马嘶,从来就不曾间断。除了天门的人和沙州招募的民夫,还有大量来自中土各地的商队加入其中。

这些商队大多是星辰大海花钱雇佣的,同时,其中也有一些是来自常山赵氏等古老家族,他们舍弃了自家买卖,来为赵无敌帮忙。

甚至常山赵氏、泰山天王洞等圣地遣门中高人前来,将参与


状态提示:第937章积草屯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