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永世帝唐>第二百四十二章:羞于启齿
紧张的注视着一切。

不管殷清风的设想再好、不管前期桥墩是否已经达到预期,只要这块桥板没有落下,只要所有的桥板没有完全搭建上,用水泥铺桥的设想就需要改进甚至放弃。

李世民同样没有错过今天这样重要的时刻。

他领兵东征西讨,大小河流渡过无数,可只有灞桥等少数的桥梁是石质的。想要渡过其他河流,只能临时搭建浮桥。

渭水有桥,灞水有桥,是因为这里是咸阳、这里是长安。在天下其他地方,百姓想要过河,大多只能乘坐渡船。

用水泥建桥,快速和牢固只是其中的两个优点,最大的优点是,可以随时随地的建桥。再宽再湍急的河流都不怕。

只要每条河流都能架上桥梁,无论百姓的出行还是政令的传达,都必然畅通无阻。

所以,今天他必须要到场。

李世民身后还站着一群锦袍的人。

他们是关东各世家的人。

亲眼确定水泥的用途,只是他们此来的一个目的。饱读史书的他们同样明白桥梁的作用。

赵郡李氏的人感受最深。因为,洨河上有他李氏子弟李春建的一座敞肩石拱桥---安济桥。

敞肩拱是相对实肩拱而言的,即,在大拱两端各设小拱。小拱可以增加泄洪能力,减轻洪水对桥的冲击力。

以往传统建筑方法,一般比较长的桥梁往往采用多孔形式。这样每孔的跨度小、坡度平缓,便于修建。

但是多孔桥也有缺点,如桥墩多,既不利于舟船航行,也妨碍洪水宣泄;又由于桥墩长期受水流冲击、侵蚀,天长日久容易塌毁。因此,李春建的安济桥因为河心不立桥墩而让他们李氏族人感到自豪。

但现在,这座多孔的水泥桥,距离河面二十米,桥墩间距三十米,既不怕水涝又不影响船只通行。最关键的是,安济桥耗时十年,而这座桥,最多四十天。

这还是因为是第一座桥,无论殷清风还是那些工匠都没有经验。只要那些工匠熟练起来,时间又要缩短。

一座桥梁对他们来说,只是方便出行。但他们也明白,十年后,李唐在天下各处建起无数大小桥梁后,李唐的政权将比以往所有朝代更为牢固。

到那时,他们该如何自处?

望着李世民身边侃侃而谈的殷清风,这些人同样想到很多。

李世民已显明君之潜质,有野心又心黑,还曾浴血厮杀过。这样的人,最少会像汉太祖高皇帝和汉世祖光武皇帝那样,建起一个国祚延绵数百年的李唐。

他身边的殷清风,是未来的帝婿、他还懂得建桥等匠术、他经营一个前所未有的永业集团。这些夹杂在一起,任谁都不能轻视。

李世民不及而立之年,殷清风尚未及冠。未来五十年里,他们翁婿将执天下之牛耳!

但这里面的关键不是李世民,而是殷清风。

李世民的后半生注定要呆着皇宫里,接触、打探和反馈民间消息的那个人是殷清风。

李世民把嫡长子放在殷清风的身边,只是为了拉拢殷清风?有这种想法的人得多傻才会这么认为?

他们可以忽视殷清风所有的其他的身份,未来的帝王之师却绕不过去的。以他的年龄,成为第四代第五代帝王的老师也不是没有可能。

他们再自诩是千百年的世家,可他们祖上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人物。殷清风以及他的家族的未来,谁能说得清?

所以,他们接下来要面对的不是皇室,而是殷清风。他们的选择现在只有两个,扼杀殷清风和结交殷清风。

第一块桥板落下来,引起人们一片欢呼声,但各家族的人无心理会。

他们以为这次来长安是一次示威的游行,结果,所有的一切出乎意料。最让他们难以预料的是,皇室的身边有一个决定他们未来的一个少年。

殷清风左边是皇室,右边是永业集团,钱权无法动摇他。听说,他对女色无动于衷,所以联姻也无法打动他。

那么,留给他们的选择真不多了。

当第二块桥板也落下了,李世民才带人走了。

殷清风也跟着李世民去了东宫。

李世民最近有点儿做梦都会笑的迹象。

原先他思之极恐的世家,现在好像并没有那么嚣张傲慢嘛。

他阿耶在设宴招待那些世家,他也没闲着。

虽然清河崔和博陵崔只参加了两次,但他们也只参加了阿耶的两次宴请嘛。而且,他们并没有拒绝他隐晦提出的联姻的意愿。

但是,他不会与他们联姻的。不但不会主动去联姻,而且要拒绝他们提出的联姻请求。因为,他们就是敌人、他们是磨刀石。

比起殷清风最开始提出的削弱世家的想法,他更喜欢去蹂躏那些世家,这让他有一种复仇的快感。

不过,那是以后的事情了,他现在更关心的是....

来到书房后,李世民问起加盟的事情进展如何了。

殷清风说道:“小侄这次单独把那些与叔叔亲近的武将和其他人区分开来。他们以后只专营酒水。这么做,就是想将文与武对立开来。但这里面也有弊端。”

文武各司其职是未来的国策之一,武将经营酒水也是他认可的,现在殷清风说这里面有弊端,李世民略有些紧张,“这个...具体是什么弊端?”

殷清风说道:“秦卒以首级lùn_gōng行赏,为的是能提高地位。

加盟到酒水生意里的那些武将的身份已经不低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二章:羞于启齿--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