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白圭的商业帝国>第421章 秦国的崛起之路

公元前355年,经过商鞅变法渐渐强大起来的秦国,为了改变被动、落后的局面,一面进行全面改革,一面秘密练兵备战,一面大搞外交。

这年秦孝公与魏惠王在杜平今陕西省澄城县东会盟,结束了秦国长期不与中原诸侯会盟的局面。

以前因为穷,秦国被中原诸侯欺负,根本无法沟通。再则人微权轻,说话没有份量,人家不理睬,根本无法与人会盟。你报着善意去和解、和好,人家却处处拿捏。结果只能不来往。

不说诸侯君王了,就连当时的大周天子,都瞧不起秦国。每年大佬的时候,都不分祭品给秦国。

当时的秦国,就跟现代社会中的穷人一样,根本没有人瞧得起你因为穷,别人跟你交往都觉得是一种耻辱,丢了他们的脸面。

现在秦国处于关键时刻,必须低声下气去求别人,向别人示好。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因为秦国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刻,不能有“内忧外患”。所以你必须作出低声下气地样子去求别人,用来缓和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给改革带来更多地时间。

秦国不仅在全面改革上面需要时间,也在为增加军备作着积极准备,赢得足够的时间。

因为公孙鞅已经与老丈人白圭谈好了,白圭答应给公孙鞅给秦国装备一万骑兵。

可是这需要时间的

装备一万骑马不是口头说说就成功了,而是需要时间。

一万匹马运送到秦国,需要一定的时间。还有一万匹马的装备呢还有一万骑兵兵士的装备呢

马白圭已经答应了,让秦国派人到北方去,直接从鹿园那边把马运回去。

这一万匹马,白圭不想也不敢从中山国经赵国再经其他诸侯国运输到秦国去。这样做不仅折腾,还会引起中原诸侯的注意。一旦发现秦国在购买马匹,是绝对要阻止的。

别的诸侯国买马,中原诸侯们都无所谓。因为他们也要买马。大家相互帮助,才能顺利买到马。而秦国买马就不行因为以前的时候,他们联盟攻打过秦国。

当时在魏国等国的蛊惑下,想把秦国给灭掉,结果没有灭掉。

所以现在秦国要是大量买马装备军队,这些联盟国都会害怕,担心秦国强大了会报复他们。毕竟你曾经给别人带来了苦难。

为了防止发生意外,白圭只得作出决定把马匹运送到鹿园地区,再通过山路、河流绕道运往秦国边境。

秦国因为人口少,国土面积大,所以边境都没有人。边远地方的人口,都被秦国强行迁徙到内地来了,集中居住。而那些荒芜的地方,土地贫脊,本来就没有人口。特别是缺水少雨的地方,就是不要赋税,也没有人愿意居住。

就这么着秦国与北方、西北等游牧民族之间,形成了一条自然、无形的国界。这里没有人口,面积还无限地大。

另外这里不是沙漠也不是草原,而是沟壑地带。有很多地方,还有河流。不是常年流水的那种河流,而是季节性河流。

这里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因为沟壑的原因,交通不便。你要是不熟习这里的地形,你可能转来转动还转回到原地。

你想绕过面前的沟壑,结果就转回来了。你要是直接穿过沟壑,你可能会迷失在沟壑中。就算你顺利通过面前的这道沟壑,可下一道沟壑又让你无法通过。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让秦国与鹿园部落之间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片本来属于秦国的土地,却没有人居住。干旱无雨加交通不便,让人无法在这里生活。

而白圭的安排是通过鹿园再绕道西北,寻找一个较远的道路到达秦国。

鹿园人熟习这条道,但很少走。因为秦国太穷。他们宁愿去更远的中山国,也不愿意去稍微近一些的秦国。再则到达秦国的集市比到中山国的阴山镇还要远。所以除非必须去秦国,不然都不会去的。

秦国为了赢得时间,所以不得不进行一系列地外交活动。

魏国是秦国的头号强敌。也可以说是秦国的死敌。可是目前的秦国根本无法与魏国抗衡。所以秦孝公没有办法,只得求爷爷拜奶奶一般,通过白圭的人暗中帮助,才促从了这次会盟。

单单凭借秦国的外交,是无法促从会盟的。

会盟只是表面的需要,而秦国真正地目的是通商。

与魏国和好了,就可以从中原各地运送物资去秦国。

通商都只是表面的目的、理由而真正的目的、理由却是运送战略物资。

目前最紧急要运送的物资,就是一万骑兵的装备。马,已经从鹿园那边运送了。而其他物资,必须就近从魏国运送到秦国去。

从楚国运送,不仅路途遥远,还一样受到楚国某些人的反对、阻碍。

再则秦国要发展,必须需要大量的物资进入和商品输出。

你单一依赖于某个国家、某个港口,必然会受制于人。

所以你必须拓展多渠道。

为了打开东大门,秦孝公不仅与魏惠王会盟,还与韩国、赵国等国进行外交活动。只是动静不大。有些外事活动,担心魏惠王知道了不高兴,都是秘密进行的。

所以史书上都没有记载。

赵国和韩国等其他小诸侯国,都是害怕魏国的。迫于魏国的压力,有很多外交活动,都是不敢公开。

就跟当今社会的国际关系一样,米国是个霸权国家,很多国家迫于它的武力、经济制裁,都是敢怒而不


状态提示:第421章 秦国的崛起之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