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勒胡马>第五十九章、有病

甄随不向王逊还礼,宁州诸将吏皆感不忿。

甄随倒也注意到众人的脸色不好看了,于是将王逊搀扶起来后,便即倒退一步,然后深深一揖,致歉道:“我非无礼,一则甲胄在身,二则近日染病,膝盖每日针扎一般疼痛,实在是拜不下去啊……不知城中可有良医,为我诊治哪?”

宁州虽然偏远,人口稀少,开发程度很低,但堂堂州治,合格的医生还是能够挑出几个来的。直到入城后遣医生看过了,众人这才相信——敢情甄将军是真有病啊,不是为其无礼举动而随便找的借口。

其实甄随离开成都前,陶侃就反复叮咛过,说王邵伯护守宁州,抵御巴氐已经十载,不管他是肯于从华还是仍旧心怀故晋,其志皆可嘉,其行皆可勉,你可千万不要仗着名高位尊,特意折辱于他啊。再者来说,倘若他抗拒王师还则罢了,若肯归从,我军终究远来,南中将吏必怀警惕之心,你若是行为无礼,若再逼反了彼辈,则于国家无功而有罪了。

终究宁州那么大,户口却不蕃,多山林瘴疠、蛮族夷部,人要是躲藏起来跟你打游击,不是三五年便可底定的——你也盼着参与攻伐江南之役不是吗?倘若陷身泥淖之中,恐怕就赶不上了。

正是因为有陶侃的叮嘱,最主要甄随不想在南中浪费太多时间,才肯咬牙忍住性子,和颜悦色地跟南中将吏解释:我是真有病啊。若其无病,必不至于连膝盖都不肯弯;正是因为有病,则我本无倨傲之意,却被你们误会,那多划不来啊——这必须得解释。

甄随这毛病,也就这俩月才得,不犯病的时候自可奔蹿如飞,但三不五时的却双膝剧痛,曲折为难,只好跟丧尸似的直着两条腿缓缓走道儿……医生看诊之后,就对他说:“将军双腿,想有旧伤,损及筋脉,但炎热多雨时,不时发作……”

甄随忙问:“可能治么?”

医生苦笑着摇摇头,说:“某可尝试施针用灸,减缓将军疼痛,然终不能断根……”顿了一顿,又安慰道:“若将军不向南来,而往北去,居于干燥寒冷之地,则此病未必还会发作。”

甄随不禁懊恼,心说想不到半辈子爬山,最终就折在这事儿上……原本我还以为将养将养,就能彻底好了呢。等定了宁州之后,我还要去打荆州、湘州,乃至江、扬的呀,全都是炎热潮湿的气候啊……这若是正在阵上,突然犯起病来可怎么好……

看起来,伐江南前,还得抽空回趟洛阳,去访求更靠谱的医生。原本打算天下大定后,就回老家过下半辈子,如今估计湘州是呆不住喽,甚至于长安、洛阳都不可居——难道老爷要在并州……甚至于其北部晋阳等地终老不成么?

——————————

巴蜀既定,那么伐江南也就必须提上议事日程来了。

某一日,裴该召来著作郎王羲之和秘书庾翼,问他们:“卿等可能为朕做书,劝告父兄,不如早早降顺,以免刀兵起时,生民涂炭啊?”

王羲之和庾翼都是去秋太学试时以外舍生身份合格入仕的——这种变相的科举制度,裴该都筹划了好几年了,却直到去岁才终于得以施行——只不过二人年纪都还轻,又没有什么实务经验,所通者唯有经史,所长者唯有书法,故此吏部在得到李矩的关照后,即命二子入秘书省。

秘书省旧掌国家图书,后与中书省同,亦典机要。华朝之秘书省,则除管理图书外,还负责为天子草拟和润色诏令,名义上不再掌机要,其实接近天子,对于国政仍然保有一定的影响力。

庾稚恭的策论四平八稳,吏部认为有培养从政的资格,乃进为秘书。至于王逸少,经史方面的成绩比庾翼要强,策论则完全不知所云,因此虽然同入秘书,却任职于著作局,为著作郎。

晋代的著作局很小,只任一名著作郎和八名佐著作郎;华朝的著作局,却在裴该的坚持下,规模扩大了好几倍,以著作监、丞为主副官,下设著作郎、校书郎等近三十人,主要任务除管理典籍外,还要他们重新梳理诸经、诸子,刊刻权威版本出来。

——学术可以讨论,教材则必须是官方的,并且只能有一套!

可是即便如此,著作局亦常感人手不足,希望吏部能够再拨良才。这是因为在原本历史上,五胡之乱绵延百余载,对于传统文化的破坏极其严重,无数典籍因此亡佚;在这条时间线上,裴该原本有机会拯救一批的,却被他作为逃亡的掩护给主动舍弃了……

但终究在他的努力下,大大缩短了北中国动乱的时间,客观上挽救了相当数量的公私文书;而即便那些彻底找不回来的,好在读过的人很多尚且在世,颇能够凭借记忆力补足一部分——只可惜没有蔡琰那种既家学渊源,又博闻强志的奇才了。

因此搜集、整理乃至补足这些文书的工作,就全都落到了著作局头上。根据裴该的估算,我怎么着也能为后世多保全两三成的图书下来吧。

不过王羲之进入著作局后,却并没有参与点校经籍,或者整理图书,整天就忙着抄书了……监、丞等都听李茂约说过,此子虽然年轻,却是卫夫人的高足,又曾受过其父兄的指点,或隶或楷,以及新兴的行书,皆为当世之矫矫者;试之果然,于是便用其所长,把抄书的工作全都堆去了他的案头。

王羲之倒是得其所哉——就当练书法了,难得的工作竟然能跟兴趣如


状态提示:第五十九章、有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