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大唐第一少>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铺路

另外一方面,李承乾心里很清楚,玄家跟程家一样,都是规规矩矩老老实实的家族,不会出什么问题。

玄世璟可还是他妹夫,沾亲带故呢!

晋阳是他的亲妹妹,这样的关系之下,玄世璟会谋反吗?

至于什么结党营私,狄仁杰的确是玄世璟发现的人才,但是发现之后,当初是第一时间举荐给了东宫,当初的太子李承乾,也因为李承乾的关系,狄仁杰才这么快做了官,步入了朝堂,玄世璟也仅仅是对狄仁杰有提携之恩,是狄仁杰的伯乐。

而狄仁杰那个人,就算玄世璟有恩情与他,假设玄家有什么不好的心思,狄仁杰也不会搀和进去的,若是劝说不成,狄仁杰也不会继续跟玄家这般亲密的。

关键是玄家没有!

这一点,没有人会比李承乾更加清楚了。

百骑司能够看住来俊臣,玄家庄子上这么多的一个目标,难不成就没有百骑司的人?

作为皇帝,绝对不会完全信任一个人,就算当初李二陛下对玄世璟很好,但是在教导李承乾的时候,也会这么教导他,所以当初在苏皇后宫中吃饭的时候,李承乾也是这么教育自己的儿子的。

君是君,臣是臣。

要是君对臣太好了,也不行,凡事要把握一个度才好。

而如今,李承乾正在衡量自己对玄家的这个度,在这样下去,合适吗?

还是借着这次机会,狠狠的压一下玄家,压一下跟玄世璟有关系,有来往的官员,然后在为以后铺路?

如今李承乾做皇帝也才没几年,但是李承乾已经在想着给太子李厥铺路了。

因为李承乾做太子的时间是在是太久了,所以李承乾登基的时候,年纪也不小了。

连李承乾自己都不知道,他能在这个位子上坐几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但是不管怎么说,李承乾是绝对不会像自己的父皇那样,去碰什么丹药的,要知道早年间李二陛下相信这个东西的时候,李承乾可是和玄世璟一起想办法劝说过的,他年轻的时候能这么做,以后到了晚年,轮换到他身上的时候,他自己会警惕。

因此,这一方面倒是不必担心。

李承乾与李二陛下不同。

李二陛下接手大唐的时候,那时候的大唐还是千疮百孔,百废待兴,但是经过李二陛下这一代人的坚持和努力之后,现在的大唐,虽说依旧比不上前隋鼎盛时期,但是再过个几年十几年也就差不多了。

李二陛下是着急,想要在自己在在位的时候多做一些事情,想要延长自己在位的时间,想要将两代人甚至三代人才能够完成的事儿,尽量让自己去完成,李二陛下将自己逼的太紧了,他怕自己早早的就死了之后,大唐不会按照他想的那样继续前行,所以他想长生不老,想要继续带领着大唐往下走。

但是后来有一件事儿,让李二陛下惊醒了,那就是他想到了隋炀帝。

李二陛下的身体是一回事,那些方士丹药没有什么用也是一回事,最重要的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李二陛下想起了杨广。

杨广是暴君吗?所有的大臣和百姓都这么认为。

但是杨广也并非是一做了皇帝之后就荒唐无道的,隋炀帝身上,也并非没有一点儿可取之处。

隋炀帝在位的时候,做了这么多事儿,不惜拼上整个大隋的国运,掏空整个大隋的国库去做那么多事。

那他做的事儿,一点儿道理都没有吗?

有的,只是他太着急了,他想将几代人才能够完成的事儿,都集中在他这一朝去完成,完全没有考虑过其他,他好大喜功,导致亡国。

那李二陛下自己求长生呢?是否跟隋炀帝有着一点儿相同的地方,只是李二陛下比较理智,是想要从自身来出发,找办法,而不是压榨百姓,去成全自己的功绩。

想到这些之后,李二陛下才幡然醒悟,舍弃了那些方士求长生的办法。

当然,这当中也有玄世璟和李淳风的功劳在,他俩的功劳,是抹不掉的。

李淳风背着皇帝炼制有毒的丹药,让人试药,也打消了皇帝吃药的念头。

不然李二陛下哪儿能活到现在,早晚被一群方士给祸祸死。

一代雄主,死在方士手中,实在是可笑。

秦皇丰功伟绩,但是不能学他求长生。

这根本就是不切实际。

不能长生,人的寿数又终有尽时,所以李承乾才纠结,要不要动玄家。

李承乾的书案上还放着不少奏折,只是现在李承乾才没有心思去看那些奏折呢,他的心思现在都在来俊臣的奏折和对于玄家问题的思索上。

李承乾坐在那里,久久没有动静,连临安端过来的茶水都没有看过一眼。

感情告诉李承乾,玄家可以不动,但是理智告诉李承乾,要动,为了大唐的江山,为了后继之君能够控制朝堂,玄家要动。

即便是还用得着玄家,这恩惠,也得留给后继之君去施恩。

朝堂上现在贞观年留下来的老臣子不多了,大多都是李承乾当初东宫的那一套班子,这也是历代都会出现的一个问题,太子东宫自有一套班子,等到太子登基成为皇帝之后,这套班子就派上用场了,用个十年八年的,这些人在朝堂之中,封侯拜相,成为朝堂的重要力量,他们也忠心于皇帝,一直到下一位君主继位之后,他们有的甚至还能在朝堂上奉献几年,然后等着新君东宫带出来的那套班子来接管朝堂。


状态提示: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铺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