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活在电脑里>第九十六章 狂风飞碟

这款飞行器,就是采用瑟尔引擎的飞行器。

李淳风重新进入虚拟世界,开始设计瑟尔引擎飞行器,实际上之前磁金出来后,李淳风已经迫不及待地设计过一次,只是没想到磁金难以生产,导致飞行器搁浅。

如今使用金属氢,同样可以制造出瑟尔引擎。

在这次的研制过程中,李淳风根据金属氢的特点,增强了许多设计,同时还纠正了原版瑟尔引擎的一些错误设计。

原版瑟尔引擎制成的飞行器,其反引力的输出非常不稳定,也不容易控制,估计这就是约翰·瑟尔的飞行器不能真正飞行的原因。不过,没有人工智能,想要控制好反引力输出也是很难的事情。

如今李淳风采用金属氢为材料,又增加稳定磁场,将瑟尔引擎的反引力输出完全控制,并配以智脑进行精微控制操作。

同时李淳风将自己的超磁pēn_shè粒子引擎增加进去,采用两种引擎模式,由于采用金属氢为能源,pēn_shè粒子引擎将可以提供巨大的推动力。

这使得新型飞行器,比原版瑟尔引擎的飞行器速度更快。

这让李淳风欣喜之下,迅速完成飞行器的设计和分模块生产工艺的设计,同时智能生产线也同时完成设计。

回到现实后,立刻将飞行器制造方案交给二号,由它开始安排产能进行生产准备,以地下基地的效率,预计首架飞行器将很快完成。

原版瑟尔引擎在传说中,可以使其飞行器速度在空气中达到每小时19000公里,其发明人约翰·瑟尔宣称,瑟尔飞行器从y国到r国只要半小时。而在太空中速度更快,从地球到月球只要1小时,从地球到火星只要两个月。

虽然这一直被世人评价为,是个骗局。

但李淳风如今知道,这并不算是骗局,只不过发明人由于没有合适的材料,无法制成他计算出的瑟尔引擎。同时,没有人工智能进行反引力输出的精准控制,也无法实现这种飞行器顺利升空飞行。

要知道李淳风设计的飞行器,仅反引力输出口就多达36000个。经过“飞鸟2”人工智能的快速运算,精准进行反引力输出,才能让飞行器平稳升空,并在空中完成各种飞行姿态。

这套反引力飞行姿态控制系统,也是李淳风设计后在虚拟世界中,进行了反复测试。

在虚拟世界测试中,装备新版瑟尔引擎的飞行器,大气中的最大速度远远超过19000公里/小时,达到50000公里/小时。

也就是仅仅使用瑟尔引擎以最大速度飞行,就超过第二宇宙速度,直接飞出地球,进入太空,成为典型的星系内飞行器。而在启用超磁pēn_shè粒子引擎的情况下,飞出太阳系更加不是梦。

当今m国和华夏两大国都在研发10马赫的高超音速飞行器,不过进展都不大,而李淳风已经率先完成。

另外具有突破意义的是,新型飞行器无须考虑空气摩擦导致高温的问题,因为瑟尔引擎运行的副作用,就是会产生明显降温。

这一点被李淳风综合运用,使得新型飞行器在大气层内飞行时,完全没有传统飞行器的热障问题。

但李淳风依然使用了此前发现的氢锰铝合金材料作为飞行器外壳和发动机材料,这种氢锰铝合金的有两大特点,耐高温和超强硬度。

另外,它还具备良好的光反射效应,用氢锰铝合金做外壳,能够大幅削弱激光武器的攻击效能。

李淳风没想到新飞行器如此出色,竟然直接可用于太空飞行,这岂不是意味着自己不再受到地球的束缚了?

通过天眼系统的卫星,李淳风遥望太阳系,忽然间豪气顿生,拥有了金属氢作为能源,为什么不直接设计宇宙飞船呢?

虽然使用瑟尔引擎的新型飞行器已经可以算太空飞行器,飞到月球仅仅半个小时而已。

但是真正的太空战舰还是需要全新设计的,瑟尔引擎可以起到反引力的作用,而超磁pēn_shè粒子引擎将可以提供太空中的高速度。

李淳风越想心里越兴奋不已,想不到自己居然有一天可以设计制造太空战舰。

兴奋了一阵后,李淳风暂时放下设计太空战舰的心思,重新审视自己设计的新版瑟尔引擎飞行器,从外形上来说,李淳风依然采用约翰·瑟尔的碟型设计。

没错,新型飞行器就是飞碟!

这样的碟形飞行器,将是堪比传说中的外星ufo的存在。

至于是否能够在真实世界中达到设计数据,就要等到实际生产出“狂风”之后才能确定。

“狂风”就是李淳风给自己的瑟尔引擎飞行器的命名。

整架“狂风”碟型飞行器,直径8米,底部距地面高度1.2米,三角形轮式起落支架,中心高度4.8米,通体采用超磁碳纤维,仅外壳是氢锰铝合金,空重仅26580公斤,可载重达到50吨,设计大气层内最大飞行速度每小时50000公里。

整体看起来比m国b2隐形轰炸机要小一半,可载重量却要远远超过,其他各项指标更是将b2甩了不知道多少条街。

李淳风这次一开始就设计的是武装型,“狂风”飞碟配制六门电磁旋转轨道炮,每门炮配属5万枚直径120毫米内含金属氢炸弹的弹丸,每秒最高射速达1000发。

也就是备单量若以最高射速发射的话,仅仅50秒就能全部发射完毕,这将形成可怕的弹幕覆盖。

之前李淳风在自己的武器库中完成这款速射电磁轨道炮的设计后


状态提示:第九十六章 狂风飞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