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唐朝生意人>第八百零二十章 于无声处听惊雷

长安城于商业上的惊人变化,是高宗将相关人等召进宫的主要原因。

不同于武后一方,李之的一系列商业计划,可是在一开始就与他有过深入探讨。

高宗对于长安城的地位提高的期待,一直都处于严密关切当中,所以远比武后反应的更及时。

对那边的临时会议,他也是得到线报,却不怎么担心有针对性手段,如今的李之可不是什么人胆敢冒犯,况且那小子的名号,近段时间可是非常响亮。

“找你们来此,就是听一听后续动作,围绕着长安城,附近地县需要及早做出配合,不容有滞碍行为出现!”高宗的语气越来越严厉。

目前满朝文武,没几个人见识到此时完好精力的皇上,他仍处于病患状态,由太子代为执政。

高宗首先望向裴炎,后者心领神会:

“长安是军事关塞,拥地理位置劣势,四座关隘之外便是一马平川,但也造就了此时商业上的铺展更为可行!目前李先生东潼关瑜西大散关之间规划出一整片土地相对贫瘠之地,打算集中打造布匹加工业!那里的很多大地主庄园,因为粮食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形态,便很乐于积极配合,会由他们来说服种植户,提前土地收集!”

“官粮的种植都是有计划的,此举是不是打乱了原有土地分配?”太子李显不忘了提醒到。

裴炎道:“回太子殿下,长安城相关府衙早收到了报请,各县之间也正因此而相互调节,在不影响官田具体数目的基础上,布匹作坊方面会固定给另几个区县相应补偿,毕竟布匹业会对水资源造成一定污染,相关农田灌溉会受到影响!”

“这样做的目的,抛开经济利益之外的好处在哪里?”高宗忽然插言。

“依照李先生的说法,将相关制造业集中起来,更能有效一直水源污染,不然东一片、西一片毫无组织的各行其是,反而会让污染源无限制扩大,严重了会导致粮田大面积减产!”

见高宗微微点头认可,裴炎才接着道:

“被占耕地者会就地解决用工问题,也就避免了流民的增加。因相关产业女工用量巨大,原来佃农中的男丁会被集中起来从事货物运输,由地主庄园主出面组建运输队伍,包片运营,良性竞争!”

高宗哈哈大笑:“包片运营,良性竞争?也是出自李先生口中的新鲜词汇吧?好,他的规划做得好,裴相三言两语概括的也好,朕很满意!”

他转向李显道:“这就是李先生的先进规划蓝图一角,你以后临政,尽可能争取些他的建议,于寻常处见功力,于细微处见真章,说的就是这种相当清醒的头脑设计能力了!”

李显频频点头,高宗不必事事过细询问,仅从这一方面,就能看得出来,围绕长安城所构架出来的商业圈子的有章可循。

而且李之显然将计划精细到一名最普通的佃户未来生计上,并且对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均有提前部署,谓之以行事缜密还真不是夸张。

此时高宗又问道:“裴相,关于这部分规划,各级相关府衙是如何反应?”

裴炎的表情很是轻松:

“可以说李先生事先将一切巨细几乎都考虑进去了,更因可能的污染问题,主动提出由他出面接洽所有商家,共同出资参与每一年的渭河、灞河的河道的淤堵清理疏通问题。还有货物运输的车马偕粮返程,也同时给各府衙提出了合理建议!”

高宗又叫了一声好,“偕粮返程,生意之外顺带着解决了运粮问题,李先生实在实心实意为朝廷着想啊!”

自古时起,长安面对一个很大的麻烦就是:缺粮。

唐代当局只好从江南一带征调食粮,固然有运河,但由于运输的路途遥远,时光久不说,并且风险也很大,一旦赶上狂风暴雨天,弄不好就在运河里翻船了。

而洛阳由于有洛口仓,食粮堆积如山,到了唐高宗时,为了处理食粮风险,经常带着带着文武百官到洛阳去“白食”。

随后才有的唐高宗提拔洛阳的位置,将它正式定为东都,修建洛阳宫殿,称长安和洛阳为“东西二宅”,洛阳作为副都的法令位置也就此肯定。

到了武则天期间,她做出了更斗胆的决议,将洛阳定位帝国的真正都城,改称“神都”,位置逾越了长安。从此她不断呆在洛阳,很少再回长安,当局机构也都转移到了洛阳。

武则天垮台后,唐中宗又把政权迁回了长安,但洛阳依然是很主要的陪都;到了唐玄宗时,他在朝里有竟然有三分之一的时光呆在洛阳,而每次去洛阳都是由于食粮麻烦。

因而那时候的长安缺粮,是一直没解决的巨大问题,历史上直到有个叫裴耀卿的大臣改进了漕运的工序,大大加强了从江南运粮的速率,长安的粮荒才得已处理。

李之此种建议,无疑将农业、商业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而基层官员最大的心病就是运粮问题,哪里还会对他的一番作为再有滞碍?

李显也是喜道:“李先生果然好计谋,货物运输直接将粮食带回来,由官府统一收购,无疑将农商难题一下子都解决了,但听起来原本极复杂的事情,好像一下子简单了起来!”

高宗却一整面色:

“但这里面有个关键问题,货运商队的运粮回购,各级府衙一定要保证现银交付,才能保证运粮行为的积极性,不然这么精妙的一个计划,会因为个别官员的小心思而误了大事


状态提示:第八百零二十章 于无声处听惊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