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言情总裁>古代农家日常>第三百一十四章 目瞪口呆

周东平看下面的考生一个个愁眉苦脸,抓耳挠腮,便是第一名的杜锦宁也一样皱眉不已,心情顿时好了不少。

别的地方本官插不上手,但在本官这一亩三分地里,八股文和八股诗就是考试的主题。写得出来,你就能高高取中;写不出来,那就斟酌给分。

这一刻,周东平竟然生出“此处我就是主宰”的心理来。

周东平这题目出得匆忙,李一同当时的注意力全放在两种题型的数量上了。这时候他才注意到两首试帖诗的题目。

他暗暗蹙了蹙眉。

他作为周东平的师爷,自然是推崇在科考时以八股文为考试形式的。但过犹不及,在八股文还没得到绝大多数人认同的时候,八股诗这种更有争议的东西,是不能这样拿出来做考题的。

他完全可以想像得出这场府试之后,朝庭因此而产生的争议。

周东平这些年仕途走得太顺,似乎有些自大了啊。

自己是不是也该回去种田了?

正在此时,李一同看到杜锦宁眉头一松,似乎解决了一个大难题,表情变得轻松起来。紧接着,她便提笔在稿纸上写起字来。

李一同很是好奇,想知道杜锦宁写的是什么诗。这种时候,作为师爷的他是可以在考场里任意走动的,但想到周东平似乎对杜锦宁十分不待见,自己这样走过去,引起周东平对杜锦宁的注意,从而引发不满,那就害了这孩子了。

他抑制住自己的好奇心,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动弹。

可下一刻,他发现周东平站了起来,背着手走了下去。

李一同犹豫了一瞬,旋即也站起身来,跟在了周东平的身后。

周东平并没有直直地往杜锦宁那个考号去,而是先去了周致那头,看了看他在做什么,这才一路往那边看下去,之后绕到了第二排。

他的巡考,让这些考生都十分紧张,有些脸色发白,字都写不下去了;有的直接把墨汁滴在了纸上。幸而所有的考生都是先打草稿,再誊抄到卷子的,否则周东平这一走动,不知毁了多少人的前程。

这情形,看得李一同摇头不已。

现在才是府试,这些人就这样了;以后要是参加殿试,面对着生杀予夺的皇帝的时候,不知道会怕成什么样子,恐怕连笔都握不稳。

不过,这里绝大多数人不一定能有机会参加殿试就是了。

李一同跟在周东平身边转了一圈,又绕了回来,最后周东平停在了杜锦宁面前。

杜锦宁聚精会神地写着诗呢,此时只觉眼前一黑,有人影挡住了光,她疑惑地抬起头来看了周东平和李一同一眼,旋即低下头去又继续写她的诗。

尽管倒着看,但杜锦宁的字够大,周东平和李一同还是看清楚了她写的第一行诗句:“长夏千章木,浓阴百啭鹂。”

李一同一惊,这写的是八股诗?“阴阴夏木啭黄鹂”这句诗是出自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诗》,杜锦宁写的这句诗,正好是王维那句诗的破题。

他接着往下看:“双襟黄似绣,一带绿成帷。叶暗伫踪久,枝高送响迟。舌尖风剪剪,身外雨丝丝。坐宛遮云母,歌能斗雪儿。好音难自閟,炎景不曾知。杨柳三义路,樱桃四月时。幽情烦鼓吹,写出画中诗。”

看到最后一句时,李一同差点出声叫起“好”来。

八股诗除要求对仗工稳外,最难以掌握的便是用典,又叫做用事,就是要求所用之辞要有出处,或是历史典故,或为前人用过的辞句。

而杜锦宁这首诗对仗工整自不必说,他在在这首诗里的用典,比如“百啭”用了唐朝贾至《早朝大明宫诗》里的“百啭流鹰绕建章”这一句,“双襟”则出自佛经《法苑珠林》的“衲謱别双襟同缺”,“风翦翦”用了韩径的诗句“侧侧轻寒翦翦风”……这让李一同十分心惊。

杜锦宁才多大?十二岁而已。即便他打六岁起念书,也不过才六年而已。这六年,除了识字启蒙那两年,余下的四年里,他能读上多少本书?如果不是读了大量的书,且把这些知识记在脑海里,怎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如此熟练地把这些诗句典故运用到诗里,且整首诗在意境营造与韵律上浑然天成,丝毫不见牵强与雕琢痕迹?

不说十二岁的孩子,即便李一同读了三十多年书,跟在周东平身边辗转全国各地,又是个嗜书之人,听到哪里有藏书就会厚着脸皮借书看,这三十多年看过的书不计其数,他都不敢说自己能在写八股诗中用出这样的典来。

如果这首诗真是他做的,那眼前这孩子,真真是太厉害了。

李一同倒十分想怀疑这诗不是杜锦宁做的,但题目是周东平半个时辰前,他亲眼看着写出来的。王维的这首诗虽不偏僻,但往前数百年那么多的诗人写了那么多的诗,从里面随意挑一句出来做题目,还能让杜锦宁碰上,而且这句诗还正好紧扣他师长写过的八股诗,这话说出来谁都不会信。

天底下就没有那么凑巧的事。如果有,那只能说,这孩子是老天爷的私子生。

感慨唏嘘之余,李一同转脸去看周东平的脸色,便见他这位东家满脸的目瞪口呆,似乎完全不敢相信眼前这诗是这孩子写出来的。

他莫名的就想笑。

周东平出这样的题,想来难免没有为难杜锦宁的意思。如果杜锦宁写不出这样的八股诗,而是写一首其他诗。周东平虽不敢不让他过府试,但案首的名头绝对不


状态提示:第三百一十四章 目瞪口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