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49人复苏了。
尽管状态是否完全回归,这还不能下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状态正在强势回暖。
刚才这一波进攻之中,仅仅只用了三次传球,一共耗费了一百零四秒,他们就成功地取得了达阵,不仅在第一时间缩短了分差,同时还尽可能地减少了时间的损耗,这对于分数处于巨大落后的49人来说,至关重要。
精彩绝伦的推进,不仅点燃了烛台球场的热情,同时也引爆了整支球队的热情,特勤组和防守组的成员们都纷纷站在球场边上,开始咆哮嘶吼起来,一个个捶打着胸口,犹如猩猩一般,一起吹响了他们的反攻号角。
陆恪离开了球场,和大卫-阿肯斯擦肩而过,阿肯斯拉住了陆恪,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笑容,打趣地说道,“感谢让我上场。”说完之后,阿肯斯就戴上了头盔,率领着特勤组走上了球场,留着陆恪站在原地,放声大笑起来。
负责任意球和附加分踢球的阿肯斯,这才是今天比赛的第一次登场。
而压抑了半场比赛的阿肯斯也没有让人失望,准确无误地命中了附加分,本赛季的附加分命中率依旧保持了百分百,这也意味着,场上比分来到了“7:24”,正如演播室的主持人所说,悬念重新回来了。
……
中传区域,这是匹兹堡钢人的软肋吗?
这是演播室之中讨论的焦点,也是匹兹堡钢人防守组必须立刻沟通的焦点,同样是旧金山49人进攻组进一步扭转劣势的关键,那么,陆恪到底是如何完成刚才这一次达阵的呢?
是,却也不是!
准确来说,应该是短传和中传的结合区域。
整体来看,钢人队的防守战术就是压缩长传的时间和空间,短传区域故意露出空档,但擒抱及时、补防及时,避免大码数的损失,这也使得钢人队的防守球员能够更加灵活地变换位置,以一个整体完成防守。
当然,前提是他们拥有联盟最佳的防守锋线和线卫群,还有安全卫群,从个人能力到团队配合都堪称顶尖,这才使得他们可以将自己的防守战术执行到位,一步一步地掐断四分卫的传球状态,然后让对手陷入跑球撞墙、短传成功、却无法持续推进的恶性循环之中。
进攻锋线联手线卫、角卫全面覆盖的短传区域,几乎处处是陷阱、处处是地雷,看似空档无处不在,却实际上难以取得大码数的推进;但是在短传和中传的过渡区域,却出现了一个相对薄弱的区域。
理论上来说,角卫、内线卫和安全卫携手防守这片区域。
内线卫的位置稍稍提前一些,防守跑卫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安全卫的位置稍稍后退一些,补防和长传偷袭是他们的主要工作,他们的活动范围相对更加广泛,需要覆盖全场,又或者是人盯人防守地形成对位。
角卫的位置则更加靠近外接手一些,不管是区域防守还是人盯人防守,都是如此。
整体而言,短传和中传结合部是一个协防区域,但球员站位又不如短传区域密集,而且又不会陷入两名顶级安全卫的贴身盯防之中。更重要的是,角卫就是钢人队整个防守组之中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强势的位置。
这就是机会。
对于四分卫来说,中传是一个非常微妙的区域。
短传区域可谓是重兵防守,基本都是人挤人,所以对于战术要求更高,必须有出色的战术安排,才能撕破防守;而长传区域则是大开大合,基本就是外接手与安全卫的对位,所以更多依靠天赋的对决,同时还需要四分卫对空间感有准确的把握。
中传区域则介于二者之间,以战术跑动的交叉换位,撕扯出空档;同时需要面对角卫和安全卫的随时补防。
从消极角度来说,这是一个相对中庸的战术选择,要求更加平均一些;但从积极角度来看,所谓的中庸和平均,也就意味着更多的机会。选择如此战术,对于四分卫来说,对于进攻组来说,也是险中求胜。
在刚才的三次传球之中,陆恪大胆地利用了钢人队防守组明显前压的势头,撕开了防守:
一次利用纯粹的战术跑动以及假动作的结合,一次利用对位优势以及错位接球,一次则利用特殊技能跑出了口袋以及战术跑动累积的优势。
连续三记重拳,在短传推进中传的区域,寻找到了突破口,彻底打乱了钢人队的防守。
尤其是最后一次达阵的传球。
钢人队的防守组孤注一掷地选择了上压突袭战术。
虽然让陆恪手忙脚乱、鸡飞狗跳,但其实也是正中下怀,因为他们的防守战术正在变得越来越激进,前场压缩得越紧,这也就意味着后场的空档越大——
事实上,四名球员都制造出了接球空档,区别只是在于对位成功率而已。
陆恪选择了洛根,这是最稳妥的选择,同时也是心存故意的选择,故意连续三次选择了中传来完成推进,故意敲响匹兹堡钢人的警钟。
现在,钢人队防守组势必意识到了49人传球战术的改变,他们必须做出调整。
要么就是持续朝着进攻锋线施压,压缩陆恪的传球空间,然后后场就相对放空下来,只要陆恪再次逃脱一次擒杀,那结果就是致命的。
要么就是把弹簧稍稍放松一些,减少短传区域的覆盖,在中传以及更加深远的区域投入更多力量,那么陆恪的传球空间也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不再是环环相扣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