燧发滑膛枪击发时,不完全燃烧的黑火药飘起的白烟将整个战场弥漫上一层淡淡的白雾,将瑞典军团的阵线前笼罩了一层天然的视野遮蔽区。

这也是近代火枪齐射总是追求近距离打第一枪的又一大因素,最初欧陆各国军队士兵本身远距离消灭敌人保护自己的本能,往往都喜欢在最大有效射程距离内就开火,结果霹雳啪啦打的很是热闹,却杀不了多少人。

等到对面敌人接近后,己方的阵线已经由于之前的齐射导致到处都是火药味的白烟,遮蔽效果即便不如后世的烟雾弹,也让前线的火枪兵变成了半个‘瞎子’。

当然,在原本的历史上,早期的火枪对射双方都是如同清末鸟枪队士兵一样,远远的开火,所以双方都会把自己的阵线搞的乌烟瘴气,打的热闹实际杀伤力却很有限,也就体现不出这种战术的愚蠢之处了。

直到后来,有一些胆大心细的统帅察觉到了这一弊端,并大胆在军队里改革,用基层军官在前带队前进提升士气的方式,约束士兵一再拉近双方距离后,再进行齐射。

自然而然的,这一近距离齐射战术的运用,在战场上发挥出了奇效,导致欧陆各国纷纷效仿,开始将战术重点转移到了如何拉近距离接战的地方。

实际上,近代历史上满清军队之所以被欧陆军队吊打,并不是欧陆白人更擅长战斗,只不过是因为欧陆近代常年处在战争状态中,这仗打多了,人死到一定时候,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方设法的去改正战争中犯下的错误,并更好的创造出一个又一个适用于先进武器的战术理念。

于是,排队枪毙战术在欧陆士兵的鲜血中,登上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帮助欧陆白人在短短两百年时间内,几乎统治了全世界!

近距离齐射不是统帅下一道命令就能做到的,就好比现在的瑞典士兵,即便卡尔十世通过之前的太平军战例知晓火枪要离近了齐射才能更好的杀敌,但却无法强制要求士兵们真的冒着枪林弹雨走到对方眼前再开火。

这里面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能打出近距离排射的军队都是在长时间的针对性训练和棍棒下走出来的士兵,要是战场上临时更改战术,逼着士兵走到枪口前开火,卡尔十世最终只会收获一个结果——没有进行过类似训练并做好心理准备的瑞典火枪兵,快速被打崩!

士兵们往往更习惯于自己熟悉的战斗方式,任何要命的战斗方式的改变,都会对士气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毕竟,士兵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在‘愚蠢’的命令下,去送死!

当兵吃粮和当兵送死是完全两个概念,士兵们心里做好了战死的准备,但所有人都希望最终能活着回到家乡。

瑞典军团的射击队列中规中矩,前排齐射后退后第二排踏前继续齐射,这种排枪射击的方式,在冷热兵器混杂的时代里,是十分有效的战术,每一轮排枪都会带给敌人士兵极大的心里压力。

从这一方面来看,瑞典军队的确走在了17世纪欧陆军事变革的前列,可惜,他们也只能达到这个程度了,古斯塔夫大帝阵亡后,瑞典军团就成为了顽固的代言词,沉浸在古斯塔夫大帝时代辉煌的瑞典军方,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去更改古斯塔夫大帝留下啦的战术理念。

这就是瑞典王国在古斯塔夫大帝死后,先强后弱的原因,直到最后被俄罗斯帝国的彼得大帝一股脑的打回老家,彻底终结了瑞典王国在东欧地区的霸权。

当然,洪天成此时面对的瑞典王国还没有到衰落的时候,古斯塔夫大帝留下来的战术理念还没有变成陈年旧事和一个落后的笑话,东欧三大强国中,非要排出一个军事名次的话,瑞典王国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即便瑞典王国的领土面积并没有其他两国那么大!

瑞典火枪兵在17世纪的东欧,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精锐的代言词。

只可惜,他们现在面对的是一群根本不会后退的死忠狂热兵团!

太平军精锐掷弹兵踏着带有节奏的鼓点,挺胸抬头向前迈着步伐,走在队列前方的两司马手持战刀,面无表情的直视着对面每隔一段时间,爆发出一轮的火光轰鸣。

区区50米的距离,却让太平军精锐掷弹兵留下了上百具尸体,瑞典火枪兵无愧于他们精锐之名,齐射的替换速度比起波兰立陶宛王国和俄罗斯帝国强出太多。

这就是军队纪律性的体现!

东欧三大强国,俄罗斯帝国靠的是灰色牲口的人海和不要命的乌拉式冲锋,波兰立陶宛王国靠的是视荣耀为生命的波兰翼骑兵,瑞典王国最出彩的则是纪律严明的火枪兵。

前进到五十米之后,太平军精锐掷弹兵仍然没有停下脚步射击,这让在后方举着单筒望远镜的卡尔十世眼角不由自主的抽搐起来,维尔诺守卫团那群不怕死的汉人带给他的不愉快记忆,再次呈现在他的脑海中。

“汉人不会真的个个都是不怕死的疯子吧……”在卡尔十世的轻声呢喃中,太平军精锐掷弹兵终于进入了30米的极限距离!

这时候,瑞典火枪兵队列已经出现了轻微的混乱,越发密集的白雾和敌人身影的接近,让瑞典火枪兵内心也出现了丝丝慌乱,之前维尔诺守卫团的汉人士兵近距离排射,他们即便没有亲身体验过也听说过那种被上帝支配性命的恐惧。

就在这时,一线的瑞典火枪兵隐约听到了对面汉


状态提示:291 抵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