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鼓喧天,火炮轰鸣。
背靠着胸墙等防御掩体的波兰新建常备军士兵紧紧抱着自己的武器,或在胸前画着十字祈祷,或是轻声呢喃着自己都不知道的话语……
被派驻到边境线防备太平军进攻的是波兰立陶宛王国抽调旧军队步兵、有战斗经验的城防卫兵、老资格雇佣兵、参加过战争的老练民兵以及大量的山民猎户组建的常备军第一军团。
可以说,除了波兰翼骑兵这种精锐外,这个第一军团的兵源绝对是现今波兰立陶宛王国中最好的,屡战屡败的波兰立陶宛王国精锐沦丧,连原本的老兵数量也捉襟见肘,能组建起数万人的第一军团,算是波兰立陶宛王国倾家荡产的结果了。
不光是共用的国库被掏空,还有大量的贵族捐款,这个第一军团才被筹建起来,并且配备了足够的武器。
只不过,波兰立陶宛王国不是洪天成,直接从系统里提出来全副武装的士兵,数万杆火枪别说是国土沦丧过半的波兰立陶宛王国,任何一个国家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也没法打造出这么多武器来。
因此,第一军团的士兵从甲胄到武器,可谓是五花八门,最好的武器当属火绳枪改装而来的燧发滑膛枪了,不少士兵还使用着十字弩和弓箭,这也是第一军团中有大批山民猎户的缘由之一。
招募进来的山民猎户基本上都有过数年使用弓箭的经验,并且是带着武器入伍,可以为第一军团直接提供大批初步具有战斗力的远程弓箭手,只要稍加进行纪律训练,就能拉上战场。
当然,这是以封建时代的士兵标准来看。
在火枪火炮逐渐统御战场的近代战争中,这些勇气不俗的山民猎户能有多好的表现,还是个未知数。
波兰立陶宛王国的第一军团只是刚刚完成编制整合而已,训练的时间很短,大多数士兵只是能熟练使用武器而已,队列什么的还处于刚刚区分左右脚的程度……
好在,依托攻势打防御战,这第一军团看起来还是可以胜任的。
至少,在与太平军对上之前,波兰立陶宛王国的瑟姆议会中大多数贵族大佬是这么认为的。
“等敌人进入射程后再听令射击,没有命令,不准提前开枪!弓弩手需要等到敌人进入一百步之内再射击,弓弩的有效射程比火枪短,别让老子看到拿着弓弩的士兵跟着火枪兵一起攻击!”
由骑士等小贵族担任的基层军官,一边走过士兵群一边大声对他们进行最后的提醒。
后世里一直有人认为弓箭的射程比火枪大,这种想法理论上是正确的,只要拉力足够硬,弓箭的有效射程自然就会大幅度提升,就好比英格兰长弓一般。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士兵都能使用硬弓的!
臂力不够的士兵根本拉不开硬弓,即便一些臂力出众的壮士能拉开硬弓,他还剩余多少力气控弦射箭还是个问题……
当然,也不乏那种经过长期训练的天赋异禀的勇士可以无障碍使用硬弓,可是,这种人又能有多少?
几具乃至几十具远距离硬弓,在动辄上千人的战场上,不过是毛毛雨罢了,这还没有算甲胄的防御力!
普通士兵都可以使用的单兵弓弩,有些射程不过是一百步罢了,这还是在弓箭抛射的情况下,直射的话距离更低!
弩倒是可以通过机械力提供更强的拉力,来拉高有效射程距离,但是,那种机械力复杂的弩具,射击频率还不如火枪呢,并且还需要人力去踩踏拉伸,还不如干脆使用火枪。
因此,唯一性价比还勉强可以的是单兵的十字弩和普通的步弓,只是这两种武器相对于燧发枪而言,射程和破甲能力完全没有可比性,再加上火枪训练简便的优越性,自然而然的就淘汰了弓弩武器。
至于那种射程占据优势的长弓和硬弓,对人体要求太高,训练成本更是几何级增加,随着火器的发展,士兵成为战争消耗品,千辛万苦耗时长久训练出一批能拉得动硬弓的精锐来,一战拼光了,是不是就该投降了?
反观火枪手,一个月就能上战场,双方真的是没法比。
波兰立陶宛王国的统治集团自然也知晓这个道理,奈何他们的败仗打的太多,武器全都成了太平军的战利品,重新打造没足够的钱财不说,时间上也不允许,所以只能从库存中拉出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收藏品,用弓弩来替代缺失的火枪。
好在,十字弩这东西制作不复杂,曾经火器没有盛行的时候,十字弩因为训练简单,产量很大,库存很多,数量充足。
由于太平军使用的都是缴获的老式火炮,使用火炮的炮手也是类似满清部队的水准,实际上,19世纪的清军跟17世纪的欧陆军队水准是相差不大的。
所以说,清军的战斗力落后西方整整两百年,不过当时清军由于大量采购先进火器,武器方面并没有落后多少,两次鸦片战争满清军队不是败在武器上,主要还是人的因素。
士兵怕死,上层腐败,这种国家拥有再好的武器也不过是个送快递的料。
由于火炮的落后和炮手的业余,当太平军的细长红线出现在波兰第一军团士兵视野中时,火炮声渐渐停息下来,后世排队枪毙电影中常见的步兵前行火炮伴随而进,对于太平军而言是打不出来的,主要是这个时代的火炮准头太差,误伤的概率太大,步兵进攻的时候火炮都会停止炮击。
炮声停下来后,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