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恐怖悬疑>工业霸主德意志>第270章 埃里克亲临萨拉热窝

多轮较量后,五国代表出现了搞笑的局面,德国和美国站在一起。法国和意大利肩并着肩,只有英国保持中立,或高谈阔论,或袖手旁观,唯一让人欣慰的是,各方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

桀骜不逊的德国有时候也有可爱的一面,偶尔挠挠法国的痒痒。聪明的约翰牛巴不得闹出点事情来,只要事态可控,英国便有了排解寂寞的机会,也有了插手国际事务的理由。

所谓外交与和平,那是大国才能玩的游戏,小国只能作为跟班或是作为棋子任人摆布。英国还没有沦落到给别人做跟班的地步,甚至还能找到称霸世界的影子,如果没有冲突,没有争端,没有国家之间的矛盾,约翰牛就没有了插手国际事务的机会。

就在五国恳谈促和正在进行的时候,南斯拉夫并入德国的步伐一直没有停下,4月1日,诸国投票全部结束,生米煮成了熟饭。

在法、意两国强势挑衅之际,德国高调应对危机所展示出来的轻松与自信,让一直没有安全感的南斯拉夫诸国找到了强烈的归属感。德国成了大家共同的德意志联邦,许多各邦一战老兵自发地要求前往法、意边境参战,以此向国际社会阐明观点,埃里克非常高兴,没有加以拒绝,因为这是民众对国家的报效,没有理由拒绝。

德意志联邦民族大融合一直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但埃里克却没有想到这一时刻会来得如此迅速,快得就象一场梦。总统掌控着国家的全局,对于各民族参军入伍的事,最后只能交由国防部来处理。

数日之内,克罗地亚和罗马尼亚地区的几个州就提供了二十万自带武器装备的兵员,让勃劳希契喜出望外。

但这么多的地方民族大头兵,交流便成了一大难题,于是,通过层层选拔,又好言劝退了部分,至此,新军仅留下了一个以克罗地亚和罗马尼亚两个地区为主的合成步兵旅,共计1.8万人。

新兵训练期间,原先的老旧装备全部收缴,并由国防部发放新式枪支,然而,队伍最终没有开往前线,入伍后,这支临时编号为73的合成步兵旅很快便被埃里克纳入了国民警卫部队,送到慕尼黑。

埃里克打算在慕尼黑再建一个“特殊”新兵营,专门接纳少数民族加入。

南斯拉夫诸国通过全民公投的形式并入德国的消息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闻,也没有在国际社会掀起多大的风浪,因为美国的纵容和英国爱昧,加上南斯拉夫民众的意愿,法国和意大利无法单方面对德国进行制裁,更没有理由无端挑起战争。

五国促和恳谈会终于在雷声大雨点小的环境中无限期地暂停了。法国代表怒不可遏,消息传回国后还在不停地大骂美国是个国际骗子,不但没有约束德国的扩张行为,反而处处进行袒护。同时也痛批英国人没有原则,从头到尾只知道和稀泥,所谓“积极主持恳谈促和”,其目的却是变相提升自己的地区影响力。

英国人的想法非常奇怪,虽然因为丹麦王位继承的问题一直对德国耿耿于怀,但也没有把责任完全归究于德国一方,毕竟丹麦王国有自己的考虑。

然而,对于德、法之间的矛盾,英国人却喜闻乐见,不列颠民族不喜欢法国人张扬的性格与自以为是的高傲,甚至挑战英国在本地区的权威。有了德国这个患有“多动症”的邻居,法国人便很难过上安宁的日子,虽然英国人也不太喜欢德国的作派,但有了这个可恨而又可爱的搅屎棍,英国才有可能在法国人面前处处高出一头。

4月2日,埃里克乘坐f侦察机,在空军2个四机编队的陪同下到达了萨拉热窝。

随同总统到达的有总统府慕僚、内阁部份高官、国家计票员和公正机关监督员,另外还有国民警卫部队一个步兵营。

受到当地各界热烈欢迎的埃里克乘坐一辆被安保人员团团包围的出口型奔驰汽车,从机场一路缓缓到达了距离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刺不远的广场。

站在事先搭建的舞台上,埃里克高举右手朝着拥挤的人群频频示意,并赢得阵阵掌声和欢呼声。这是萨拉热窝以及从其他各地赶来的民众发自内心的热情,他们已经厌恶了贫穷和落后,害怕了动荡和不安,现在他们需要一个安定、团结、强大、和睦的环境和稳定、富足的生活,而站在中间的这个人正在帮他们一一实现。

人们还在从四面八方向萨拉热窝中央广场汇聚,红底黑标的德意志联邦国旗在每一个人的手中挥舞……

南斯拉夫人民把握住了幸福的良机,可是,一些万恶的帝国主义却不甘心德意志联邦的强大,横加指责、出兵干涉、甚至绑架其他大国进行阻挠,然而,斯拉夫民族想象中的德意志联邦就如同上帝一样站在他们的身前,挡住了帝国主义的肆虐。

埃里克站立的讲台离最近的人群有一百多米,当地警察即忙拉起彩色隔离带,来回维持现场秩序。荷枪实弹的国民警卫部队象一堵人墙,封堵住激动的人群。在这些欢乐的人群中,身着便装的安保人员不停地穿梭在民众之间,任何的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们锐利的眼睛,只要发现可疑份子,安保人员便会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冲上去将其擒获,以确保总统的人身安全。

得知埃里克要在萨拉热窝市中心广场发表公开演讲,施特雷泽曼和兴登堡等人同时表示反对,但拗不过埃里克再三坚持,最后只得以这样的方式体现了一次埃里克


状态提示:第270章 埃里克亲临萨拉热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