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都市现代>我只想当一个安静的学霸>091章 谁,到底是谁

z=4

z代表的是某元素的核电荷数。

元素周期表中核电荷数为4的元素是哪个?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很明显,铍的核电荷数为4。

这题通过一堆符号、数学运算和物理原理解释了一个现象,即气体放电的复合过程中,be2+离子被俘获。

这道计算题历经一系列的推导计算,沈奇最终给出的答案是:z=4,它是铍元素。

从宏观的海市蜃楼,到微观的离子俘获,世界上的大部分现象都可利用数学、物理方法予以解释,这是科学之美,这是科学之力。

当然也有人类科学家无法解释的超自然现象,这些难题留给15级之上的非人类去解决吧。

沈奇用了1个小时完成前两题。

前两题确实有一定难度,不是学霸搞不定。

这份复赛考卷也是调皮,前两题难,后面的大题反而不是太难。

第三题20分、第四题24分、第五题20分、第六题22分、第七题20分。

沈奇又用掉1个小时,做完中间的五道计算题。

此时过去了两个小时,沈奇完成了复赛理论考试八题中的七题。

最后一道计算题,26分的分值,分值为全卷最高。

“卧槽?”沈奇连审三遍题干,“大轴子题这么简单?送分?还是假扮送分的送命?”

最后一题的题干是:

“设空气中有4/5的氮分子和1/5的氧分子。”

“地面附近温度为27c,压强为1at高度处有一个截面积为1平米的球形人造卫星,以初速度绕地球运动。”

“如没有大气阻力,卫星的初速度恰好能使它绕地球沿圆轨道运行。”

“然而,大气阻力是存在的。”

“试求大气阻力。”

沈奇审了三遍题后,再审三遍。

呵呵。

渣渣。

别以为你披着26分的高贵华丽外衣,我就不敢搞你。

沈奇终于可以确定,分值最高的这道大轴子题,不过是只纸老虎罢了。

放卫星嘛,就是力学与热学相结合的物理现象。

因大气上升缓慢,可当做对流层作静态处理,此处存在大气重力形成的压强随高度减小的微分关系。

题设的氮分子和氧分子比例派上了用场。

随着高度提升,大气做绝热降压膨胀,可得出温度与压强的方程。

借助力学知识,不难估算出卫星运动的初速度,它与第一宇宙速度7.92km/s接近。

卫星与大气分子的碰撞可以近似处理为,大气分子垂直于飞行方向的卫星圆截面之间的弹性碰撞。

所以,沈奇很快便计算出了结果,卫星所受的大气阻力为:

f=5.5x10^7n

复赛理论考试的八道题,分别涉及光学、量子论、电学、电磁学、力学、声学、初步天体物理、热学,出题老师通过试卷将凡人的世界描述了一遍。

“出题老师把自己当上帝了。”沈奇检查一遍试卷,然后再检查一遍。

虽然还有30分钟,但沈奇没有急于交卷,检查,继续检查,一直耗完三个小时的答题时间。

“这要考不到160,如何面对我的祖宗沈工?”

160是复赛理论试卷的满分,沈奇拿出全力对应这份考卷,志在必得160。

赛后,穆蓉把13位参加复赛的队员聚集在一起,了解情况。

“难啊!”白玲烨大呼吾命休矣。

“挺难的。”林星宇面色凝重。

“有一定难度。”沈奇如实述说。

“沈奇你这次并未提前交卷。”穆蓉感觉形势不容乐观。

“前两题确实有点复杂。”沈奇说到。

“哎,填空题我没写,推不出来轨迹方程,这题明显触及到我知识的盲区了。第二题的量子论更变态,我瞎写的。最后一题的卫星题,算大气阻力,我明明有印象的,一考试就懵逼了,我就是条不中用的咸鱼啊。”白玲烨苦逼的说到。

“其实穆老师讲过的,是我们没学好。”林星宇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160分的理论考试,我可能80分都考不到,算了,实验题我都不用去考了,考了也没用。”白玲烨颓然的说到,晋级国决、拿全国奖、进入燕大物理试验班、最终被燕大留下……这太难做到了,白玲烨在他们班上也算个小学霸,在cpho复赛这种类似省考的舞台上,他感觉自己跟个学渣没区别。

“记住了同学们,永远不要放弃希望!”作为带队人,穆蓉必须乐观起来,虽然她心里有点悲观。

全省近千名选手参加复赛,按南粤省的惯例,最终挑选十人不超过二十人代表省里参加国决,因为实验题还没考,沈奇现在并不敢百分百保证自己能进国决,他安慰两位师弟:“林星宇,白玲烨,你们才高二,明年还有机会。穆老师说的没错,永远不要放弃希望,就算是今年也不要放弃希望,不报希望的人才是咸鱼,至少咱们在实验题上还可以拼一拼。”

“嗯!”林星宇重重的点头,他倔强的让自己拽住一丝希望不放手。

“行了,大家都辛苦了,回去了好好休息,调整一下状态,解散。”穆蓉下达解散令,大家各回各家。

初赛有94的选手被淘汰,存留的选手人数锐减,cpho复赛的理论试卷阅卷工作进度很快。

一天之后,各复赛选手就能在中华物理竞赛网上自助查询复赛理论考试成绩。

沈奇用手机查分,心情竟有一点忐忑。

输入考号,点击“查询


状态提示:091章 谁,到底是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