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滨之败的消息迅速传到了南阳。
无论是粘罕还是兀术,都猝不及防,大惊失色。
荆襄战事一直没有任何大的进展,本就让他们颇为焦灼。
没想到寄予厚望的关中,竟然再度遭遇大败,主持大局的三太子束手无策,临危受命的银术可未能力挽狂澜。
半个关中已经彻底丢掉,只剩下数万兵马,力量远弱于徐还的西军,彻底战败,尽数沦丧是时间问题。
这个局面,着实是去岁出兵之前不曾想到的,始料未及。
当此之时,该当如何?
关中那边一度传来消息,希望派驻援军,但完颜希尹却写来信函,表示反对。
而且态度前所未有地坚决,甚至说出了一个惊悚的言论,无论多少援军入关中,都可能是羊入虎口,有去无回。
尽管粘罕、兀术不愿意相信,但看到希尹详细描述火烧连营那晚的情况。
提及神火飞鸦、天雷滚滚这些神乎其神的火器时,他们都沉默了。
如果宋军有此等利器,确实是无往不利。
银术可那等悍将都无可奈何,完颜宗辅也不是无能之辈,似乎足以说明问题。
凭什么换个人,多带些兵马,就能与徐还相抗呢?
希尹的态度很明确,必须大局为重,若因救援关中,导致荆襄、中原之地空虚,给了岳飞可趁之机。
届时,丢掉的将不仅仅是关中,而是黄河以南的所有土地,这是金国上下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希尹表示,既然陕西路必定会丢,还不如做个“人情”,将之归还宋国,作为和谈的诚意。
和谈!
终于走到了这一步,如此被动的情况下。
粘罕与兀术都有些不大乐意,却又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局面。
此时若不和谈停战,对金国绝无半分好处。
攻守异位的不仅仅是关中,有可能是宋国全线反击,且不说这几年宋国骁将辈出,徐还、岳飞之流骁勇善战。
军事方面,金国的优势已经越来越小。
希尹信中提到的那些火器,如果宋军大规模配备,会是什么结果?
粘罕与兀术都有些许庆幸,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只是徐还的西军小规模装备,荆襄战场上,尚未见到岳飞使用。
趁此机会,正是息武止戈,罢兵言和的机会,至少足够体面,可以向金国施加一些压力,做些交换,获取一些好处。
希尹提出建议,可以联络西夏给关中施压,牵制徐还。
对此粘罕与兀术都表示赞同,告知淮水的挞懒,上疏皇帝完颜吴乞买,和谈已经是不得已的选项。
……
消息传到淮水畔,完颜挞懒也是一声长叹。
虽说早有预感,却没想到败得如此之快,如此惨痛,三太子与银术可竟然全都惨败而归。
徐还好似就是金国命中克星一般,时至今日,金国上下没有一个将军在他手上讨过便宜,似乎全是手下败将。
这种感觉着实不好。
相比于关中必然丢失的局面,挞懒更为担心的还是整体局势。
陕西路一失,等于宋军居渭水上游,可出潼关一路向东,也可从荆襄、淮南,一共三个方向进攻中原。
攻守之势异也,金国的处境一下变得相当糟糕。
如果宋国上下狠下心来,猛攻北伐的话,金军未必……
宋军的战力和士气早已今非昔比,而今还出现了神乎其神的火器,着实让人心惊胆寒。
反倒是金军,早已不是当初不是“满万不可敌”的女真骁骑了。
随着疆域扩展,战线延长,兵员需求越来越大,不得不大量招募契丹、奚、渤海人、以及大量的汉人签军。
这些兵马无论是个人体质、武力、气魄,都无法与白山黑水间走出来的女真人相比。
可是……
苦寒之地,女真各部就那么点人,猛安谋克的兵马实在有限。
过于宽广的疆土,对金国而言,可能真不是什么好事,倒不如…归还宋国。
陕西路是肯定要还的,现在提出来,面子上还能好看些,否则能徐还把完颜宗辅撵出了潼关,可就是另一回事了。
至于中原,黄河以南也是可以考虑的,继续占领的意义已经不大。
奏疏已经送去会宁府,皇帝吴乞买尚未首肯,但挞懒觉得已经可以准备了。
四位掌握实权、兵权的皇族贵胄,外加一位宰相联名,且局势紧迫,吴乞买根本拒绝不得。
和谈!
挞懒早有打算,故而准备起来有条不紊,且身在淮水,与宋国交涉谈判颇为方便。
当然了,和谈从来都不是一厢情愿,宋国的态度也很重要。
军事上顺风顺水,局势一片明朗的时候,谁愿意和谈呢?
如果是半年之前,宋国或许很乐意,然而如今,徐还和岳飞给了宋国君臣百姓希望。
换个角度看,宋国完全可以一鼓作气,全力以赴继续北伐,收复失地,中兴王朝。
赵构会这样做吗?
挞懒摇了摇头,虽说自认为对赵构有了解,但人是会变的,尤其是局势变化会,底气与胆量将会大为改变。
这个时候,很需要有人在赵构耳边吹吹风,尽量劝说。
与此同时,还得挑拨离间,将在外,皇帝岂肯安心?相信赵构会有与吴乞买相似的心情。
自毁长城,这等事汉人做的还少吗?
还有便是火器,必须尽快搞清楚宋军新式火器的秘密,若有防御克制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