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张宝要感谢大宋官军的不作为,要不是如此,他在各个山头的练兵点早就暴露了,也不会直到今日还没人知晓那些震慑一方的大山寨的背后当家是张宝。
张宝如今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贩卖粮食一事也就只有他能搞定。怀揣着当今官家亲手所写的圣旨,张宝到了江南以后顺风顺雨,当即便抽调运输船开始往海外运粮。负责看守粮库的朝廷命官也不在乎张宝究竟要把粮食运到哪去。反正跟他无关,只要张宝及时结清账目,粮食那是要多少有多少。
短短两个月的光景,张宝就通过倒买倒卖粮食净赚了大约四百万贯的差价,减去要分给官家赵佶的两成,张宝辛苦两个月便收获大约三百二十万贯。
大宋的粮食便宜,一贯一石,而高丽此时正在打仗,没人有工夫劳作,可每个人只要活着就必须得吃饭。高丽国内粮食不够,那就只能从外面买。高丽的周围各国,宗主国辽国最近正叫女真人完颜阿骨打闹腾的肝疼,没工夫搭理高丽小弟。而前任宗主国宋国虽有粮食,但两国之间隔着条大海,相互传递很是不便,而且自打耽罗岛上出现了“海盗”以后,高丽与大宋之间的联系便断了,但凡是来高丽的船只,基本上都在靠岸前被耽罗岛上那伙“海盗”教育过一番。
高丽如今一分为三,其中以李资谦为首的大仁国实力最为雄厚,以韩安仁为首的高丽保皇派则是实力稍次,最差劲的就是以弓奇为首的大为国。不过出乎人预料的是,在高丽三方势力中,最不安分的便是弓奇的大为国,原因无他,只因弓奇的身边有一奇人,此人虽是个和尚,但却丝毫没有出家人慈悲为怀的心胸。妙清和尚就跟后世的那些愤青似的,不服就是干,从来不考虑敌我双方之间实力的差距。
连弱抗强这是外交时最基本的策略之一,弓奇与韩安仁的实力不如李资谦,按理说两人应该联手对抗几乎占据了全部北方的李资谦,可事实却叫人眼珠掉地上。在妙清的鼓动下,弓奇建立大为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与韩安仁的高丽保皇派势不两立。
大仁国的李资谦见状误以为可以拉拢弓奇,可没想到又是在妙清的劝说下,弓奇斩了李资谦的使者。
这是要疯啊!高丽国内“三国鼎立”,弓奇实力最差,但却有胆气跟其他两方势力同时开战,这不是一般人能干得出来的事。张宝知道此事后也是大吃一惊,不过吃惊归吃惊,张宝却没有心思要去搭救弓奇。为了将来的长治久安,高丽原有的当权者死的越多越好,最好死个干净,也省得张宝动手。
对于将来如何治理高丽,张宝早已跟许贯忠、闻焕章、朱武等身边的智囊就此问题探讨过。高丽如今有百姓大概二三百万人,大战过后必是一场人口骤减,到时能够剩下个四五十万那就已经算是张宝走运,到时张宝从大宋迁徙百万百姓过去,立马就能让高丽土著变成少数派。但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存在,那就是高丽原来的当权者,即统治阶级要如何处置。
一般来说,位高权重者的存活几率更大一些,而张宝面对这些高丽权贵,无非就是两种选择,一是付出大代价拉拢这些人,二就是寻个由头将其解决来个斩草除根。通过与许贯忠、朱武等人的讨论,张宝得出的结论便是选择第二个方案。
高丽权贵在高丽人中的比例只占百分之一,但就是这百分之一的比例,却占据了高丽超过九成的社会财富,若是张宝想要招揽人心,那也就意味着需要拿出更多的财富,而且还不能保证这些人的忠心。
与其费劲巴力的去讨好那百分之一的人,倒不如将剩余的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拉拢到身边。张宝需要的是劳动力,是以后可以为他提供赋税的人口,而不是要分他权力的讨厌鬼。将矛头对准那些高丽权贵,一方面可以一劳永逸排除将来有可能存在的隐患,另一方面也是可以通过抄家弥补自身的损失,收买人心是要钱的,张宝虽然现在有钱,但他从来不会嫌自己的钱多。
就好比这回充当粮食代理商,张宝左手低价购进大宋的粮食,转手又高价卖给了高丽,从中赚取三倍甚至五倍的利润差价。而且等卖完了朝廷的陈粮。剩下的新粮张宝就不卖了,自己留下囤在了耽罗岛。反正他有船队,而这世上又不是只有大宋才有富余的粮食,远在南洋的一个个弹丸小国,有的是粮食。
从那些弹丸小国以更便宜的结构收购粮食,然后运送到高丽进行贩卖,再用赚到的钱从大宋购买今年的新粮运到耽罗岛进行囤积。张宝所需要付出的也就是一些劳力,但来回贸易的利润,却基本都落进了他的口袋,这种空手套白狼的把戏,张宝玩得很溜。
这世上从来不缺红眼病患者,看到张宝赚得盆满钵满,自然就有人也想要跟着沾点光,只是张家的光却不像过去那样好沾了。张宝聪明就聪明在扯虎皮做大旗的时候直接找了个头最大的,赵佶的两成分红可不是白给的,赵佶若不是当今官家,张宝疯了才会分他两成红利。
而当那些看到有利可图就想要分一杯羹的人对张家提出合作的意向时,都不需要张宝开口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