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大宋好官人>第九百四十九章:他山之石

这还是往少了说的,章惇吓一跳,这“亿”的概念,也通过《京华报》让整个大宋都知道了,他自然明白“亿”是“万万”之数,哪能不吓一跳的?好家伙,大宋现在还指不定能有一亿人不,张正书张口就说江南能养活两亿人,这不是闹着玩吗!

“若是两季稻不能养活这么些人呢?!”

章惇震惊过后,又回到了现实中,他自然是不会太上头的。他活了这么些个年头,要是能信了张正书这么画饼,那才是活回去了。

张正书也不好拿出实例来,这会哪里用铁一般的事实说服章惇啊?

不过,张正书还是有办法的。“就算养不活两亿人,一亿人总可以吧?”张正书笑道,“就算是种一季稻,有这么多的田地,也足够了。”

章惇张了张嘴,说不出什么反驳的话来。是啊,两季稻的每一季产出,都和一季稻一样,即便没有第二季,单单是第一季稻,似乎也能养活大宋的全部人口了。“那若是粮食多了,粮价下降,那又该如何?!”

章惇提出的问题,也是很尖锐的。谷贱伤农,米贵也伤民,这简直是一把双刃剑。

张正书笑了,这就是宋人的历史局限性了。哪怕是有常平仓这种东西,也是没法利用起来。“粮食多了,则放开酿酒啊!实在不行,朝廷用常平仓收购粮食,平衡米价。再不行,那就鼓励种植其他东西吧!这种手段,叫做宏观调控,我那本《国富论》里,早就提到过了,你没细看?”

章惇没有答话,而是低头想了想。

良久,章惇才说道:“你这所谓‘西洋之学’,其实是你一家之言罢?你这一家之言,有治国安邦的野心,这叫老夫如何放心得下?!”

张正书笑了,说道:“章相公似乎也不是儒学的忠实拥趸啊?以我看来,这熙宁变法什么的,更像是法家的变革?”

章惇的眼中射出精光来:“张县令似乎话中有话?”

和聪明人讲话,就是省力气。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依我之见,熙宁变法之所以失败,是因为王文公太想当然了,太急于求成了,所以才扯到……额才失败的。当然了,也挡了不少人的财路,这是最关键的。章相公能修修补补到现在这地步,已经很厉害了。但是,如果章相公没有继承人,说句难听的话,这熙宁变法绝对是人亡政息的。”

章惇的呼吸变粗了,显然张正书说的实话,出乎了章惇的意料之外。

“但是,如果章相公把‘西洋之学’融入进熙宁变法里的话,有没有继承人,这都无关紧要了。”张正书很自信地说道,“因为这是真理,是规则,如果静下心来研究的话,你就会发现,经济也好,国家也罢,大抵上都是按照这样运行的。如果融入熙宁变法的话,那就会培养出继承人,都不需要章相公你操心……”

“呵呵,张县令好口才!”

章惇似笑非笑地说道,“但老夫说不呢?”

“诶,章相公别急着拒绝嘛,反正这熙宁变法你们也是从法家中学来的,学一下‘西洋之学’怎么了?小子还听说过,章相公从儒学里找到了类似的解读呢?其实,这也不算是什么难事了吧,当年儒学从道家、法家、墨家里都汲取了不少精华,何必固步自封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啊!”

章惇没说话,只是打量着张正书,良久才说道:“这才是你的目的罢?”

张正书被章惇唬得不轻,到底对方是百官之首,这气场比赵煦还要强得多。

说实话,这确实是张正书的目的,就是想给儒学注入探索、创新的因素。如果儒学没有固步自封的话,那儒学确实挺有潜力的。但儒学的弊端,就是太过崇古,认为古之圣贤都是对的,就没有错的。那怎么可能,单单是孔子的黑历史,都一堆堆的。

这就是儒家的弊端了,死鸭子嘴硬,还擅长诡辩,一点都没有科学精神。甚至因为和墨家是死对头,连科学技术的根基都砍断了。

如此儒家,能从汉朝到清朝宋朝占据中国思想食物链顶端,都算是奇迹了。其实,儒学在宋朝这会,已经开始迷茫了。章惇自然不是做学术的,但他却是实践方向的先锋,自然明白儒学可以学,可以看,但是用来做事,那绝对是行不通的。

“章相公,我这也是为大宋好啊,你看这‘西洋之学’,有这全面的治国理念,儒学可以借鉴的嘛!”

张正书说这话的时候,有点心虚的。

是个人都知道,儒学和这个“西洋植蝗氲摹R桓鼋簿渴凳虑笫牵一个讲究纲常lún_lǐ,怎么能揉到一块?这不是天方夜谭嘛!章惇冷笑着,也没说话。

“章相公,你……意下如何?”

也许是章惇的做法实在太过渗人,张正书两世为人的心理都顶不住了,只能试探性地问了一句。

“你的事,老夫不会干涉。但如果要老夫支持你,那是不可能的。”

章惇冷冷地说道,“而且,如果你危害到新法,老夫决不轻饶!”

“那不会,那不会……”张正书笑道,但其实他也知道,熙宁新法早就受到冲击了。不管是青苗法,还是保马法,都证实了不够张正书打的。张正书的银行一出来,开封府的农民都到银行去借钱了,根本不想鸟青苗法。

张正书的养马场盈利了,不知道多少人也进入这个行业。虽说是模仿休闲会所这样来运营的,但也顺带养了几匹马不是?

熙宁变法最关


状态提示:第九百四十九章:他山之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