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在吗?”
听到林尔斯呼叫后,秦旭才把无人机的控制移交给唐芯,然后转换了通信频道,打开头盔显示器。
“发现什么了?”
“说出来的话,你肯定不会相信。”
没等秦旭开口询问,一副图像就出现在他的头盔屏幕上。
某种电子设备的构造图。
“这是无人机的毫米波天线。”
秦旭没有吭声,让林尔斯说下去。
“事发的时候,无人机用毫米波电台跟‘火蚁’号保持联系。因为存在太多障碍物,无人机与战舰的相对位置又一直在改变,所以没办法精确定位,就只能用毫米波电台进行通信联络。”
“说重点。”秦旭提醒了林尔斯。
“知道通信联络为什么中断吗?”
“为什么?”
秦旭问出来的时候,显示出来的图像开始放大,一个非常微小的元件越变越大,最后占据了整个屏幕。
这个时候,秦旭已经明白了过来。
没错,那是通信天线的控制芯片!
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无人机的空间与有效载荷,天线全都整合到蒙皮里面,还采用保型结构,因此需要通过相位控制来发送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实现相位控制的,就是这种植入天线的微型芯片。
这些芯片都非常的牢固,还得到严密保护,即便在核爆中都不会损毁。
只是,这块芯片已经烧毁了!
正是因为控制芯片烧毁导致通信天线无法正常工作,哪怕仅仅是工作频率发生改变,无人机才与“火蚁”号失去了联系。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芯片烧毁的呢?
中子辐射!
没错,就是强中子辐射。
强中子辐射能导致局部电离,产生a与β射线,从而对器材微观结构,比如芯片的晶体管造成不可逆损伤。
可是,芯片外面有专门对付中子辐射的防护罩,能应付核爆炸产生的中子辐射,怎么会因为中子辐射而损坏呢?
只有一种可能,芯片遭到的中子辐射超过了防护罩的最大吸收值。
比核爆炸还要强的中子辐射?
那就只有一种办法,在极近距离内遭到强中子源的直接照射,比如受到某种粒子射束类武器攻击。
大型战舰的中子炮?
未必如此,也可能是中子探伤枪。
不管怎样,无人机是遭到射束类武器攻击导致通信天线无法正常工作,才与“火蚁”号失联。
显然,事发的时候,攻击无人机的敌人就在a11上面!
此外,中子辐射还导致黑匣子里面的储存芯片受损,大部分信息遭到破坏,已经无法读取了。
这也证明,无人机遭到了较长时间的中子辐射。
“还有别的发现吗?”
“我已经恢复了一部分数据,基本能肯定,无人机在冰尘中检测出了联氨,而且很可能来自民用设备。”
“能肯定?”
“在‘蓝色海洋’号上,使用联氨的只有燃料电池,而整个行动中没有出现导致电池泄漏的故障。随同‘蓝色海洋’号行动的那些战舰上,没有使用联氨的设备,也没有运载联氨去‘水母’的记录。”
秦旭长出口气,一下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林尔斯的意思,无人机检测到的那些联氨与火星联邦没什么关系,并不是由其他舰船泄漏产生的。
“我正在设法恢复检测结果,如果能获得微量元素指纹,或许就能查到联氨的来历。”
“尽力而为吧。”
“明白。”
秦旭没再啰嗦,关闭了头盔屏幕。
所谓的“微量元素指纹”指的是在生产化工产品的时候,故意添加的一些不参与化合反应的惰性元素。
这些元素,会一直存在于化工产品中。
通过检测这些元素,就能知道化工产品的生产厂家,甚至是生产批次。
在通常情况下,只有需要严格监管的危险化工产品才有如此待遇,而联氨属于危险化工产品。
如果那些联氨来自火星联邦,就能通过微量元素指纹查出其来历。
只是,秦旭没有对此抱多大希望。
为啥?
联氨不是罕见的化工品,一些小作坊都能生产,而且在小行星带,联氨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如果那些联氨不是来自火星,也就不存在能查证的微量元素指纹。
在秦旭想着这些的时候,唐芯靠了过来。
“发现什么了?”
“一号无人机是被射束武器击毁,通信天线控制芯片被中子辐射破坏,备份信息也遭到破坏。”
唐芯明显愣了一下,随后就叹了口气。
“我们至少能肯定,事发的时候,有人藏在这上面,还差点被无人机发现,才被迫袭击了无人机。”
“这么说,我们肯定能找到有价值的线索!”
“是吗?”
唐芯也没再卖关子,通过作战服上的投影显示设备,把一幅图像显示在秦旭的面前。
是一幅地形图。
“这……”
“就这里。”唐芯一边说着,一边放大了图像。
她没有做解释,也没有必要,因为随图像放大,相关数据显现了出来。
秦旭他们所在地点,也就是二号无人机找到的这处洼地,正中间的地表存在高温烧灼留下的痕迹。
什么意思?
洼地里的地面,准确说是冰层融化过,留下了波浪形的褶皱。
按照ai推测,在表面冰层剥离之前,有一艘飞船在此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