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征战星辰>第二十七章 木已成舟

这场灾难,来得快也去得快。

从定位于东经八十度的“勇敢”空间站被击中算起,到最后一批能用传感器监视的碎片飞离,前后也就四十分钟的样子。

就在这四十分钟内,耗费上百年建造的火星环,为三十五亿火星人类提供生存空间的数十座空间站遭到毁灭性破坏。

第一份损伤评估报告显示出来的时候,连亚历山大?肖都惊呆了。

九十节轨道环当中,仅第六十四、六十五、六十六与六十七节没被较大的碎片击中,基本保持了完好,其他八十六节轨道环不同程度遭受损伤。在对应的九十座空间站中,只有跟第六十六号轨道电梯对接的“绿色家园”民用空间站避开了所有碎片,仍然能正常运行,其他空间站全都处于瘫痪状态。九十部轨道电梯当中,只有第六十六号电梯相对完好,六条轨道面都能以设计的标准载荷运行,其他八十九部轨道电梯出现了不同程度损伤,无法以标准载荷正常运行。

部署在空间站、轨道环与轨道电梯上的聚变反应堆,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伤。

“绿色家园”号空间站、第六十六号轨道电梯、以及四节轨道环能够避开碎片,只是因为灾难发生的时候,恰好在火星背面。

损失有多严重?

完全无法估计!

按照ai做的初步评估,仅直接损失就高达一千万亿信用点,差不多是火星联邦去年生产总值的六倍。

其实,这个评估结果还非常保守。

什么意思?

在遭到破坏的八十九座空间站中,第一批建造的二十七座军用空间站,平均使用时间为六十七年,其中最新的一座也已经使用了五十八年,最先建造的“先驱”号空间站的在轨时间更长达八十四年。

虽然这些空间站在建成之后,陆陆续续进行了改造,增加了一些设备,但是核心部分从来没有改动过。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很多损坏了的部件与设备根本没法替换!

能够修好的话,自然是再好不过。

如果无法修复,麻烦就大了。

特别是跟轨道电梯连接的主承力结构,如果遭受的损伤严重到对安全构成威胁,整座空间站都得报废。

相对而言,空间站还是小事。

虽然当初用掉了一个财年的所有开支,才建成“先驱”号空间站,但是以火星联邦当今实力,建造几座“先驱”号这种级别的军用空间站根本不是难事,不会给联邦财政造成多大负担。

要说的话,轨道电梯才是大麻烦!

在用途上,空间站其实只是平台,轨道电梯才是关键的关键。

为什么呢?

轨道电梯把航天发射的成本降低了几个数量级,让宇航成为家常便饭,从而大幅度降低了宇航探索的门槛。

降到多低?

轨道电梯诞生之前,哪怕得益于由可控聚变核能引发的能源革命,以及可重复使用化学能火箭等技术,往地球同步轨道发射一千克的货物,也要上千元,单位距离运输成本大约是海运的一万倍。有了轨道电梯后,往同步轨道运送一千克货物的成本仅为零点一元,跟海运相当。

如此低廉的运送成本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让平民百姓能够参与宇航探索。

在某种意义上,有了轨道电梯才有了火星联邦。

当然,轨道电梯在火星联邦也是非常重要。

火星联邦成立之前,就已经建造了十多座轨道电梯,承担了几乎所有天地运输工作。

对于已经迈向深空,在土星的卫星上建立了殖民地,准备前往天王星,开发天王星的卫星的当代人类来说,没人能够想象失去轨道电梯之后的情形,也没人能在生活与工作中脱离轨道电梯。

正是如此,轨道电梯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各种极端情况,比如遭遇流星雨,被大量陨石击中。

每部轨道电梯有六个轨道面,每个轨道面由八条全贯通轨道构成,每条轨道都是一个单独的刚性结构。理论上,只要有一个刚性结构保持完整,轨道电梯就能够在非运行的情况下保持完整。

此外,每个刚性结构的核心都是一根直径不到半米,由数十万根电磁激励单晶复合纤维构成的主缆绳。

只要这根缆绳完好无损,轨道电梯就不会垮塌。

显然,即便遭遇了极端自然灾害,六个轨道面上总共四十八根缆绳全部断裂的概率都是无限接近于零。

在地球上,最先建造的那部轨道电梯已经稳定运行了近三百个地球年,从来没有出现过严重事故。

只是这次,没那么幸运。

以ai给出的初步检测报告,从第三十一到第五十,以及第八十一到第十,这四十部轨道电梯几乎全都遭到毁灭性损伤,修复难度非常大。即便是另外四十九部轨道电梯,也受到严重损坏。

即便按照最乐观的估计,修复这些轨道电梯都要五个火星年。

关键就是,库存电磁激励单晶复合纤维几乎用光了,而且生产这种材料的工厂在空间站里面。

损失到底有多惨重?

完全无法估算。

准确的说是没办法衡量。

不要忘了,还有没法估计的间接损失。

别的不说,只是疏散三十五亿人导致的生产力损失,以及相应的时间成本,每天就相当于一千五百亿个信用点。

这还只是和平时期。

如果战争就此爆发,那么因为生产停顿导致的损失,更加没法估计了。

<

状态提示:第二十七章 木已成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