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381节 建设和发展 1
人在海军发展路线上的重大错误?本来,对于日本人建造战列舰的白痴行为,蒋纬国是巴不得,但是,历史已经不同了,日本可能会成为中国的战争盟友(肯定是暂时性的,中日早晚还要再战),蒋纬国如果还幸灾乐祸地看着日本人继续犯傻,最终必然损害到中国的利益。

去不去“指导”一下日本海军?蒋纬国在这件事上很是举棋不定。并且,这事还不能拖,一旦拖下去,宝贵时间就会浪费掉。日本人资源有限、资金有限,最重要的是,时间更有限,如果建造航母的时间被日本人用于建造战列舰,这种时间上的浪费,无论如何都无法弥补的。

尽管迟疑不决,但不管怎么说,希特勒给蒋纬国送钱来了,让他的很多原本无从下手的事情可以迎刃而解了。

蒋纬国肯定是要好好地经营鲁晋二省的,百业农为首,农业是一切的基础,农业发展得不好,工业什么的都是白搭,毕竟干什么都是要以吃饱肚子为前提的。蒋纬国派人认真统计,鲁晋二省总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两个省里,山东比山西更有成为农业基地的条件,因为山东的山地和丘陵只有30不到,平原、洼地、湖沼高达60以上,而山西的山地和丘陵则高达80以上,并且山东土壤品质很好,山西土壤是相对而言有些贫瘠的黄土,在后世,山东产粮量位居全国各省第三,山西只是第十八,山西产粮量是山东的29。蒋纬国心里早有腹稿,想要建设起兴旺发达的农业,土地改革就是必须的第一步。另外,中国基层百姓几乎都是农民,农民占全国人口比例极高,鲁晋二省此时5200多万人口里农民有5000多万,进行土改,一方面是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发展农业,另一方面是赢得基层民众的支持,君不见,自古以来,中国最广大的基层老百姓都是望眼欲穿能拥有自己的土地的,甚至不惜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造反。

为了搞好鲁晋二省的土改事业,蒋纬国以礼贤下士、三顾茅庐的谦虚态度邀请了董时进、张心一、马寅初、刘大均、何廉、方显廷、陈岱孙等一批中国此时杰出的农学家、经济学家来到鲁晋,帮忙出谋划策、制定土改大纲,专家们都对蒋纬国进行土地改革的“壮举”深感敬佩并给予了鼎力支持。蒋纬国的土改,肯定是“十分温和的”。在后世,中国曾出现两种土改,一种是大陆土改,一种是台湾土改,前者“快刀斩乱麻”,但确实有些粗暴,存在着很多不足,后者就是“温和的土改”,基本上没有死一个人,没有斗一个人,是陈诚主持的。陈诚在原先历史上于台湾搞得土改之所以能非常成功,主要有四个原因,第一,阻力比较小,因为台湾在被光复前的权贵基本上是日本人,日本投降后,这些人都回去了日本,而国民党迁台人员在台湾没有利益瓜葛;第二,蒋介石当时从大陆带去台湾大量的资金和黄金,从而拥有了重要的“启动资金”;第三,日本人经营台湾五十年,留下比较详细的土地统计资料;第四,蒋介石当时知道台湾是他最后的安身立命之地,必须要狠下决心,所以给了陈诚最大限度的支持,陈诚本人也原则分明,坚定不移地推动了土改。值得一提的是,国民党在控制大陆时期也曾试图搞过土改,但最终失败了,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社会太动荡,军阀混战、国共内战、日本入侵,导致国民政府无法实施这项浩大的工程,二是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内部大批高官都是大地主,土改会严重触动他们的切身利益,所以他们百般阻扰,产生极大阻力,这就像蒋介石搞反腐一样,“国民党的腐败已经到了骨头里”,搞反腐等于割自己身上的肉,同样的道理,蒋介石搞土改也一样,国民党自己就是中国最大的大地主组织,怎么搞得起来?

蒋纬国在鲁晋二省搞土改,过程十分顺利,因为他具有极好的条件。蒋纬国心里都想“感谢”日本人了,因为日本人侵略并占领过山东山西,导致这两省境内的众多地头蛇被日本人扫荡得七七八八,最大的两条地头蛇韩复榘和阎锡山都被铲除掉,使得两省内地主势力很弱,另外,蒋纬国也不是“手起刀落”地对付那些地主,他心里有腹稿,并且得到专家们的协助,所以采取的是温和的手段。蒋纬国搞土改,第一,阻力不大,第二,他有钱,有“启动资金”,第三,他后台全国第一硬,实力超强,“人挡杀人,神挡杀神”,唯一有些麻烦的事是需要好好地统计鲁晋二省的土地资料。根据统计,山东省现有的农作物种植面积超过7400万亩,山西省现有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约2800万亩,两省农作物种植面积超过1亿亩,但是,人口不足两省农村人口8的地主却拥有75以上的耕地,而90的农民只有25不到的耕地,还有上千万农村人口是没有土地的佃农和雇农,他们向地主缴纳的地租一般都在收获总量的5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80,很显然,这种现状既导致了土地分配严重不均,也导致大量本该属于国家的农业产品被地主获得,损害了国家的利益。解决这一点,政府收入也会大增,因为没有地主夹在农民和政府之间,农民耕种土地的收成直接按国法向政府交纳赋税,从而免去了以前向地主交纳的沉重而苛刻的地租。没有地主在“政府和农民之间”进行盘剥克扣,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自然大大提高,农业也必然会得到迅速发展,在让农民翻身得解放的同时也大大充盈了


状态提示:第381节 建设和发展 1--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