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341节 烈城 1
破坏或进行摧毁,或丢进去手榴弹炸塌,或倒进汽油点火焚烧,但对南京军打击非常轻微。第108师团参谋长铃木敏行大佐哀叹道:“南京支那军像老鼠、蚯蚓一样遍地挖坑打洞,真不知道他们在南京城的地底下究竟挖出了多少条地道,并且他们还把南京城区内大部分的建筑房屋都改造成了火力点。巷战爆发后,我们前后有支那军出没,我们左右有支那军出没,甚至在我们脚底下也有支那军出没,我们即便占领了地上的南京城,南京城的地下世界却还在支那军的掌控中,这真是太令人为难了。我军进展完全是举步维艰,每推进一米都要付出沉重代价。”

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后,日军才勉强靠近目标的周围,但这只是意味着需要付出更大代价的战斗阶段来了。霎时,观战中的下元中将只感到耳膜生疼、眼前发花,因为他听到了同时看到了南京军起码一百挺机枪以及上千支步枪、冲锋枪正在对他的部队展开扫射,密得堪称密不透风的机枪火力网在震耳欲聋且尖锐异常的扫射声中犹如无数发光的切割机般在日军人群里交叉纵横,狂飙出无数道横飞乱舞的火力网,冲锋中的日军前赴后继,继而前仆后继。南京军的火力点都经过长期修建的,坚固异常,不但质量过硬,数量也非常多,很多火力点还是精心设计的,位置、角度都十分巧妙甚至刁钻,互相配合得天衣无缝,几乎三百六十度没有死角,实战中,南京军一挺机枪甚至会被分到五个火力点,在其中一个里扫射一阵子后,机枪组迅速扛着机枪通过交通壕或地道钻入另一个里,一方面避开了日军的反击,另一方面则从不同角度继续扫射日军,因此杀得日军几乎无法逾越这道雷池。在下元中将的望远镜里,他看到自己的士兵像黄色浪潮般一次又一次地扑上去,又一次又一次地退下来,每次退下来都会在南京军防线前留下大批血肉模糊的尸体和大批蠕动着、挣扎着、呻吟着的伤兵,看得他越来越沉不住气,就这么百十来米的冲击距离,南京军却用地雷、机枪、冲锋枪、手榴弹、迫击炮、掷弹筒、步兵炮和工事地道构建成了一道死亡墙壁,冲击上去的日军根本无法前进。

深深地吸一口气后,下元中将亲自组织了下一次的强攻,十多辆坦克被投入新一lún_gōng势,几十门火炮冒着很大风险地展开炮击,上千名日军轻伤员浑身缠满炸药包和手榴弹,形成“肉弹冲击”,除此之外,还有二三百发日军在彻底黔驴技穷下不得不动用的“特种弹(毒气弹)”。

“突代!”炮兵军官的嘶吼声中,日军火炮全力开火,把超过两百发的毒气炮弹轰射到南京军的防线内,紧接着,戴着防毒面具的日军装甲兵驾驶着坦克猛烈冲锋,后面是数千名都戴着防毒面具的日军步兵。日军呼啸而起,黄色浪潮又卷向被南京军坚守着的铁道部大楼。

迎接日军的仍然是南京军粉钢碎铁般的强大反击,在毒气的黄绿色烟雾中,惊天动地的汉语喊杀声和机枪群咆哮声再度响起,千疮百孔但岿然不动的铁道部大楼再度爆发出无数道耀眼夺目的弹火弧光,山崩地裂般的大爆炸中,日军坦克纷纷在南京军战防炮的怒射轰击中燃起冲天霹雳烈焰,变成熊熊燃烧的废铁,浑身火苗的日军装甲兵惨叫着爬出坦克遍地打滚。日军的“肉弹”们没有畏缩,他们嚎叫着,离弦之箭般冲向南京军防线,接连不断地在地雷爆炸、机枪群弹雨中被炸死、被打死、被打爆。遭到日军毒气弹攻击的南京军一边戴上防毒面具一边以牙还牙,大批毒气弹从南京军阵地上呼啸着飞向日军,把日军也炸得淹没在死亡风暴里。直上九霄的“奉天杀贼”大吼声中,一已经厮杀得衣衫褴褛、灰头土脸、浑身血污的南京军官兵冲出阵地,在黄绿迷茫的毒气中与已经近在咫尺的日军展开近战、白刃战。受伤野兽般的嚎叫声中,双方人群在火力对射中一批批地倒下去,日军死伤数量大大地超过南京军,混战中,双方军人发狠发狂地用刺刀对战,火星四溅间血水横飞,更多的双方军人则在肉搏战中撕扯掉对方的防毒面具,让对方立刻犹如螃蟹般口吐白沫地倒下去。半小时后,日军的强攻再次被打退,再次在南京军防线上丢下大批的死人和伤兵。

下元中将浑身隐隐地冒出了冷汗:“天这些支那军,真是太”

“师团长阁下!”参谋长铃木大佐声嘶力竭地大喊起来,“支那军!后面!”

大批南京军突然间出现在日军的后方,在日军措手不及中对日军凶猛冲杀,再度把日军杀得尸骸狼藉,观战的下元中将险些被活捉。正如铃木大佐说的那样,“甚至在我们脚底下也有支那军出没”,反击日军的这些南京军官兵确实正是通过地道钻到日军后方的。巷战中,南京军屡屡使用这种战术,在日军强攻某个据点时,部分据点守军通过地道穿插迂回到日军后方,继而把日军杀得人仰马翻。

铁道部大楼的争夺战只是整场南京巷战的一小部分,这样的战斗比比皆是,日军在眼下虽然已经能进入南京城区内,但根本无法有效地占领城区,推进程度十分缓慢,死伤数量则继续与日俱增。

中国东北,伪满洲国“龙江省”某片农田。

数百名当地百姓正在田野里搜寻着什么,田野边站着几个日本人。“我抓到了!”一个百姓抓了什么,急匆匆地跑向日本人,把手里的一只还在挣


状态提示:第341节 烈城 1--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