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和曹睿知道那个东吴的局势很混乱,他们建议我们重新潜入孙吴。
我对曹丕说:“那个曹植愿意去否?”
曹丕说:“曹植去不去不由他。”
我说:“难道曹植已经准备上路了?”
曹丕说:“正是,我们让曹植前去孙吴,现在司马懿亲自率领大军在前往那个东吴去的路上了。”
我说:“曹睿去不去?”
曹丕望了一眼自己的儿子,曹睿上前说:“孩儿虽然想去,可是曹植皇叔此去,必然九死一生,我不能为了亲情而置国家大义于不顾。”
曹丕哈哈大笑,说:“好好!我的日子看来已经悟道了。”
我说:“曹家还真是厉害。”
我和曹植再次潜入孙吴,此时孙鲁班和那个孙綝矛盾越来越大。
在这个时候,滕胤没少煽风点火。
滕胤少时有节操,刚成年就娶公主为妻。孙权称王之后,滕胤被封都亭侯。后来历任丹杨太守、吴郡太守和会稽太守。孙亮继位之后,滕胤出任太常、卫将军。
。滕胤的伯父滕耽以及父亲滕胄南渡江南后依附家族世交扬州刺史刘繇,后来入仕孙权。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孙权自领车骑将军之职,拜滕耽右司马。滕胄善于文笔,孙权待以宾客之礼对待,凡军务国事的文书,经常要让他修改润色,因此二人都得到孙权赏识,但可惜两人都是早年亡故。滕胤年十二,便已痛失父伯,孤单一身,但他始终能坚持治身厉行。孙权称吴王后,因为与他们二人的恩情,而封滕胤都亭侯。滕胤为人白晳,仪表不凡,相貌堂堂。滕胤每逢正朔之日入宫朝贺觐见,朝堂上的大臣见到后,无不对其大加赞赏,受到当时很多人赏识。孙权曾问诸葛恪:“卿何如滕胤?”诸葛恪便开玩笑答道:“登阶蹑履,臣不如胤;回筹转策,胤不如臣。”
滕胤成年后迎娶了公主{孙权叔父孙静的孙女,孙奂之女},三十岁时,担任丹杨太守,后又担任过吴郡和会稽太守。滕胤经常上表陈述自己的施政主张,反映民间的风气优劣,对国家政策多有匡弼。孙权十分看重滕胤,甚至因此而增加对公主赏赐。但滕胤没有因此志得意满,他得到的恩宠越多,担任职位越高,越发谨慎小心,谦卑待下。滕胤每次主持诉讼及断罪时都对与讼者观言察色,务求判决合符情理。所以人民每有冤情都会向他申诉,每到一处都享有声望。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登基称帝,滕胤受命与张昭、孙绍、郑礼等,仿效周、汉旧制,撰定吴国的朝仪制度。孙和被立为太子后,鲁王孙霸意图争夺太子之位,于是朝臣乃至于地方官僚逐渐分裂为支持太子或者鲁王两派。丞相陆逊、大将军诸葛恪、太常顾谭、骠骑将军朱据、会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绩、尚书丁密等支持太子孙和,骠骑将军步骘、镇南将军吕岱、大司马全琮、左将军吕据、中书令孙弘等依附鲁王孙霸,两派势同水火,争夺不止,使得吴国几乎陷入政治危机。
太元元年{251年},吴大帝孙权病重,召滕胤到建业留任太常。太元二年{252年},孙权驾崩,滕胤与太子太傅诸葛恪、少傅孙弘、荡魏将军吕据、侍中孙峻等人一同受遗诏辅政。太子孙亮即位后加滕胤为卫将军。同年,魏国进攻东兴,诸葛恪等领军成功地击退魏国的入侵,诸葛恪此后便有轻敌之心,开始打算攻打魏国。建兴二年{253年},诸葛恪贸然违众出兵,大发州郡二十万众北伐曹魏,百姓骚动,人心不安,滕胤等众大臣劝阻无效。由于滕胤与诸葛恪是儿女亲家{滕胤之女嫁与诸葛恪之子诸葛竦为妻},因此诸葛恪出征后又命滕胤为都下督,负责掌管国内一切事务。滕胤遂日夜勤劳工作,甚至整晚都不睡觉,所有表奏书疏,他都亲自批阅处理,从不随意交给属下dài bàn。后来诸葛恪北伐失利,声望大跌。同年冬,吴主孙亮与武卫将军孙峻商议准备在诸葛恪入宫觐见时趁机杀之。散骑常侍张约、朱恩等密书给诸葛恪,劝其注意提防。诸葛恪犹豫不定,在宫门前遇见滕胤。滕胤因不知孙峻阴计,劝其入宫朝见。诸葛恪将密书给滕胤看后,滕胤于是马上劝其暂且回府。诸葛恪认为孙峻最多只能在酒食中下毒而已,因此自带酒水进入,后果然被杀。
诸葛恪被杀后,孙峻开始专政,群臣上奏推举孙峻为太尉,滕胤为司徒,但有意图讨好孙峻的官员以“大统宜在公族,若滕胤为亚公,声名素重,众心所附”,将使朝政分化为由而反对,最终孙峻升任丞相,却没有让滕胤担任御史大夫,一众士人皆感到失望。滕胤也以自己是诸葛恪的姻亲为由请求辞职,但被孙峻挽留,更为滕胤进爵高密侯。虽然二人事实上关系并不融洽,但始终表现得互相包容,继续共事。后来孙峻想要在边境广陵地界城防,朝臣都认为那里难以建城,但因畏惧孙峻而不敢劝谏。只有滕胤一人表示反对,但孙峻不听从,最终城池果然没有建成。
五凤三年{256年},孙峻在北伐曹魏途中亡故,其从弟、年仅26岁的偏将军孙綝把持了朝政。原本吴国众臣就对孙峻以宗室身份独揽大权以及作恶多端而不满,因此不希望再看到同为皇亲宗室的孙綝继续垄断朝廷大权。滕胤的连襟骠骑将军吕据联络北伐前线诸将上书推荐滕胤为丞相,希望以此分割孙綝的权力,防止他擅权专政。但孙綝则任命滕胤为大司马,代替不久前逝世的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