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五年,一月二日,度过了两天轻松地日子,张可大和张焘整兵待发,准备进攻孔有德了。
根据这几天得到的消息,孔有德就已经确认了,张可大手下的兵马在频繁调动,肯定是要准备进攻了。
所以,当他们准备出兵的时候,孔有德就已经知道了。
其实在这个年代,判断一支军队当天是否会出营打仗,是件很简单的事,就是通过观察清晨敌军营地里的炊烟。
如果敌军的炊烟出现的比平常时间早,而且炊烟的数量又很多的话,那么基本上就可以确定,敌军今天要出营和自己作战了。
这道理其实很简单,兵丁们在打仗前,总是要吃顿饱饭吧,饿着肚子可没法好好打仗的,这年头打仗可不想后世打仗一样,只需要手指扣动扳机就可以了。
他们可是要拎着十几斤重的武器,靠蛮力与敌人肉搏的,或者是平举着十来斤的火铳射击,亦或是拉开强攻射出箭矢,肚子饿的没力气的时候,根本无法完成这些操作。
当然,这个现象也反映出另外一个情况:在古代的打仗中,除了那些少量的精兵以外,军队中普通的士兵在不打仗的日子里是很难吃饱的,军队也不会供应给他们足够的饭菜的。
穿越以来这么长时间了,这些道理孔有德自然也懂,虽然因为过年的原因,张可大军中的炊烟,数量一直都不少。
但是今天早晨,张可大军中火光出现的时间格外的早,以至于根本看不到炊烟,不过这些火光也足以说明问题。
判断张可大要出兵之后,孔有德就传令给几个主要将领,也开始做饭,以便迎战张可大的军队。
这一仗对于孔有德来说,要说没有压力,那是不可能的。
他已经详细了解过张可大的履历,根本不是什么善茬,不过也只能硬着头皮顶上去了。
总兵这个职位,全称是总兵官,在明朝前中期,和巡抚差不多,属于临时性的差遣。
一旦发生战事﹐则任命将领担任总兵官﹐调卫所军﹐由其统率﹐战事结束后﹐交回所佩将印﹐军队各回卫所。
故总兵官属临时差遣﹐无品级﹐无定员﹐多由公﹑侯﹑伯﹑都督充任。
正统年间,边境战事增多,总兵成为常设职务,不过也只有云南,湖广,两广,辽东,宣府,大同,宁夏,芫延,交趾,甘肃等边境重镇才设,而且数量是固定的,只有十个。
随着时间的推移,总兵数量逐渐增多,一地的总兵数量,也不再是一个定数了。
万历年间,整个山东只有一个参将,到了崇祯年间,山东已经有三个总兵了,可以说现在的总兵远没有以前那么值钱了。
不过张科大不一样,他可是加了右都督衔的总兵,整个大明总兵几十个,能加都督衔的屈指可数,他们都是靠战功打出来的。
不过不管这张可大再厉害,这一仗还是必须要打的,虽然不知道原来历史上有没有这一战,但最后的结果是拿下了登州,孔有德也就不那么担心了。
随着天空逐渐亮起来,有关张可大的情报,也被侦骑们源源不断的送回来。
这次出兵的不光有张可大,还有登莱总兵张焘,两部兵马合计一万四千人。
其中张焘麾下六千人,张可大麾下八千人马,都是不折不扣的战兵,没有用于凑数的卫所兵。
孔有德就与李九成商量,还是和上次一样,张可大部实力强一些,由孔有德来应对,张焘部实力弱一些,由李九成来应对。
李九成很痛快的同意了,而且还有些兴奋的样子,搞得孔有德莫名其妙,不过想想也是,李九成每次打仗都喜欢带头冲锋,可能打仗对他来说,是一件享受的事情吧。
反正孔有德是不会这么做,万一那一次阴沟里翻船,这条命可就没了,上次不珍惜丢了条命,这条命如果再丢了,可就不一定有那么好的运气,再来一次机会了。
这次战斗的规模,比青州那次战斗大的多,而且难度也要高得多。
青州的时候,明军虽然也有一万四千人,但是主力还是抚标营的五千人,其余的都是充数的卫所兵。
而且,当时的孔有德是以士气高昂,状态良好的军队,应对士气低迷,长途奔袭的抚标营。
这一次,孔有德和李九成麾下士兵都增加了不少,除开收尾东南和西南方向隘口,还有留守营地的士兵,此次出战的兵力达到了一万一千余人。
对面还是一万四千人,但是现在对面的人马,可要比之前强得多。
不过孔有德的军队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士气高昂,从吴桥以来,未尝一败,下面的士兵们对再次打胜仗都很有信心,都想着勇猛一些,砍几个脑袋换赏银。
就连在路过莱州以后,从辽东难民中招募的新兵,也被这种情绪感染,虽然仍旧有一丝丝的恐惧,但更多的还是兴奋,因为一枚敌军首级,就能得到十两银子,足够一家人过上一年的富足生活了。
驻扎在密神山也有七八天了,这段时间他们都得到了充足的食物,身体状况好了不少,至少不再像以前那样,随时可能被风刮到。
这几天与邓州守军都相安无事,所以孔有德就利用这段时间,再次对吴桥之后招募的士兵,进行了训练。
无论哪个营,都有老兵和新兵,哪怕是熊文斌的四百多人,也有四个孔有德点亲兵当把总。
而这些训练都是不光新兵参加,老兵也会参与,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