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书友们,“小小书屋网”最新域名“www.77shuw.cc”。请您牢记本站网址并加入收藏,手机也可直接访问,会自动进入手机站!
欢迎访问小小书屋网!本站域名:http://www.77shuw.cc, 可加入收藏,方便再次阅读,若章节内容出错或是缺少某本书籍请举报错误(请务必详细说明并留下邮箱),本站将会第一时间更新或增加。欢迎邮件给本站建议(info#77shuw.cc)谢谢!
翻页 夜间
小小书屋>穿越重生>大明钉子户>第五零六章 欢迎仿造

现在的情况是,等于王越解散了苏州地区一万名织工。按他的设想,纺织业的主力应该女人们,男人应该做男人的事。

大明的丝织行业不乏女性,不过她们大都从事的是丝绸相关的工作,比如刺绣等等,棉织行业较少,这也与当前的生产力低下有关,棉纺织的很多工序还是个重体力劳动。

不过随着起点城各种机器的推行,这种情况肯定会随之改变,所以王越将那些织工解散。

几个织工师傅开始操作机器,由一人转动纺纱机手柄,纱机的转轮快速地转动起来。

然后由一人按照一定的规格制作的棉条放入进料口,另一边连绵不绝的棉纱自动卷成一个个沉甸甸的纱锭,棉纱粗细均匀,断头极少,而且这些纱锭的数量达到了惊人的四十锭。

而且纺纱工只要注意接上线头就可以了,这说明一个人就可以看管好几台纺纱机。

飞梭织布机的作用也同样明显,织布的速度成倍提高,织出的布匹宽大而结实,和市面上买到布匹比起来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一部织布机只需要一个人操作,劳动强度大大减低了。

两车事先准备好的棉花,在众人面前经过几道工序只用了不到半天的功夫,就变成了布匹,所有的人都被这一幕惊呆了。

这两台机器的现场演示都是采用人力手摇为动力,手摇装置是类似于滑轮组的设计,所以非常省力。

织好的布被送到众商人手中,从布的手感和质地不难看出,这个布的工艺竟然比他们自家的布更加细密柔韧。

张忠笑着道:“诸位,你们大多数的织坊都有水车,如果这些机器用水力带动,效率会更高。”

利用水力织布在南宋就已经被发明了,所以苏州地区的大多数织坊都有水车。

大明的纺纱技术主要传承自黄道婆,黄道婆原版的纺纱机是三锭,后经改良有些纺车最多能达到五锭,但因为是横置纱机,所以基本是以四锭为主。

珍妮纺纱机之所以能布置更多的纱锭,就是因为竖排布置纱锭,初版的珍妮机已经达到了八锭之多,而起点城拿出的改良版纱机是四十锭,是明代纺纱机的十倍。

不仅如此,改良后的卷轴纺纱机纺出的棉纱粗细一致,用这种棉纱加上飞梭织布机,织出的棉布均匀细密,质量要远好于明末的普通棉布。

在座的商人们都是开织坊的,所谓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这两种机器的效率有目共睹。

一众商人们都像看到了大美女般看着两台机器,一个个的眼红心热起来,每个人心里的算盘打的噼里啪啦直响。

这一台机器顶的上他们原来的十台织机,等于一下子就可以节省九成的劳力,这省下的工钱是多少?然而还不止这些,原先他们一台织机需要两个人忙活,这等于又减少了一倍的人力,非但如此,这机器织出来的布质量更好,怎么选择已经不言而喻了。

“张经理,这两台机器费用几何?”纺纱机和织布机都是全钢铁的,估计价格不低,所以潘景文陪着小心问道。

张忠道:“一台纺纱机八十两,一台织布机一百二十两,纺纱机的那个手动轮子不在买卖之列,这个纺纱机是水力的。”

水力的当然比人力的费效比更高,潘景文听完报价后毫不犹豫地道:“我们潘家要一百五十台纺纱机,一百台织布机。”

“我们李家要一百台纺纱机,八十台织布机!”

“我们张家要一百二十台纺纱机……!”

众商人争先恐后地嚷嚷道,生怕别人抢了先,没有自己的份。

这个机器的价格贵吗?其实一点都不贵,这些商人们心里都有数。要知道这是全钢铁的机器,许多部位都应用到了钢,成本价就已经不菲。并且其效率是他们原先织机的十倍以上,这样算下来其实比他们现在用的织机不知省了多少钱。

两种机器的定价是王越亲自定的,利润已经压到了仅一半,目的就是为了推广。他的长远构想就是将来起点城主攻机械制造,以售卖各类机械为主,选择从纺织领域为突破点,是因为纺织业被前世称为工业革命的引擎。

这两款机器都是工业革命初期的产品,结构并不复杂,适合起点城机械加工厂起步练手。尤其是改良后的纺纱机,与明代的纺纱机不同的仅仅是采用竖排布置纱锭,所以容易仿造。

也就是说这些纺纱机被这些商人买回去后,是有可能被仿制的,降低成本的方法就是机身结构可以采用木质,当然改良后的珍妮纺纱机仿制难度也不小,如果是手工制作就需要很高超的手艺。

王越没有考虑过专利问题,如果有人能够仿制成功,他是欢迎的,工业革命需要百花齐放,全社会参与才能涌现出更多的人才。

其后起点城会陆续推出升级换代产品,如八十锭纺纱机、走锭精纺机等等,按照王越的设想争取在十年内实现以电力为动力。

在座的商人订购的机器数量并不大,王越却很高兴,因为这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明代因为生产力的原因,还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社会,购买成品布匹的大多都是家庭富裕的人家,所以明代的织坊规模都不大,这与产能有关,也与百姓们的收入有关。王越相信只要解决了这两个问题,纺织业将会进入高速发展期。

张忠让人统计各家订购的机器数量,随后他又拿出了一包种子介绍道:“这是一种高产长绒棉种子


状态提示:第五零六章 欢迎仿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5分钟内会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如果20分钟内没解决请发→邮件给我们。谢谢书迷们的支持!
回到顶部
顶部报错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