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有问题要问,仓舒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德祖尽可问来。”
曹冲言行举止之中,显得很是大度,非但没有因为杨修的三番几次的拒绝而生气,反倒是更加从容。
见到曹冲这个样子,杨修对曹冲的印象又好了不少。
杨修将面前的茶水喝掉,他的问题也是问出来了。
“修的问题,便是想要问一问汉室为何衰微。”
汉室为何衰微?
这句话杨修敢说出来,看来确实是要和自己说一些真东西了。
汉室为何衰微?
原因自然有很多,但不知道杨修希望自己说的是哪一个?
其实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中,其实已经说了大部分的原因了。
汉室的衰微,并不是一代人的问题,而是几代人的问题,从汉桓帝,甚至还要前面,汉室便埋下衰微的伏笔了。
东汉时期,皇帝为了加大中央集权,素来有重用宦官的传统,东汉著名的明章之治后,汉和帝继位早期就是外戚专权,后来利用宦官夺回权力,东汉之后基本上就是宦官、外戚权力交替的复制版,堪称国家机器的螺旋式下降。
这简直在给东汉王朝自敲丧钟。
和帝死后,一岁小儿当了一年皇帝就死了,之后一直到汉安帝继位始,外戚邓氏专权,太后死后,宦官又得志。
汉安帝死后,阎氏外戚又掌权,刘保(汉顺帝)因为太监们拥立有功,把太监加官封侯,并诛杀阎家。
刘保死后,梁氏外戚专权,后继任两个皇帝在位时间加一起不到3年。
再之后就是著名的桓灵二帝,桓帝诛杀梁氏,宦官掌权,灵帝时窦氏外戚拥立有功被加官进爵,宦官在政治斗争最终胜利。
后来便发生了黄巾起义。
国家已经无法控制,人们内心浮动,各怀鬼胎已经成了不可逆转的事实。
桓帝时期就开始卖官鬻爵,当时国家没钱,就卖官充当财政,造成地方豪强加大对百姓的盘剥,地方很多百姓附庸于豪强,地方势利越来越大。
刺史等军事长官愈发的不受监督,靠钱说话,靠实力办事。
宦官和外戚的斗争虽然对皇帝保全有帮助,但是却造成很难形成统一而有力的权力中枢,拉帮结派情况严重,对异族作战显得能力有限。
可以说东汉是积贫积弱。
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黄巾乱起,世家在镇压过程中获得了武装力量的甜头。
此后,世家力量开始膨胀。
特别是刘焉起到了非常恶劣的作用。
他提倡恢复牧伯制度,又听说益州有天子气,行贿宦官获得益州牧的职务,到任故意养张鲁为患,借口道路不宁而不向中央缴纳税金,关上门做土皇帝,再将州牧职务传儿子,开创了高级职务世袭的恶例。
同时,以何进为首的外戚力量,与张让为首的宦官力量进行了决战而同归于尽,以袁绍为首的世家就以为能够一手遮天。
这又导致以董卓为首的前政府军形成军阀力量。
军阀不仅控制政权,还令皇帝完全丧失尊严。
汉室尊严没了,军事力量衰微,掌握庞大军事力量的长江三大宗室州牧,益州牧刘璋,荆州牧刘表,扬州牧刘繇完全不把皇帝放眼中,不勤王,不声援,都在关门做土皇帝。
汉室有什么?
声望没有,军队没有。原本是自己执政支柱的外戚与宦官没了,宗室也不管不问,世家和军阀都在争夺地盘,皇帝在诸位野心家心目中当然就是可以丢弃的垃圾。
于是汉室衰微了。
曹冲想了想,选择从党锢之患这件事延展出来,说出的观点,与寻常人的想法没有什么不同。
杨修看着曹冲,也知道曹冲没有拿出自己的真本事,但是他却是丝毫不在意,脸上带笑的说道:“君侯说的这些原因有,但不是最主要的。”
“哦?”曹冲笑着看着杨修,问道:“那么德祖以为什么是最主要的原因呢?”
杨修细细的盯着曹冲,一字一字的说道:“汉室宗亲。”
汉室宗亲?
曹冲一愣,但是想了一下,便又释然了。
汉室的衰微固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最终给汉室衰微最后一击的,却正是所谓的汉室宗亲。
兖州刺史刘岱,幽州牧刘虞,扬州牧刘繇,陈王刘宠,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焉,最后一个,则是中山靖王之后的刘玄德。
汉室衰微,汉帝受险,他们这些人无动于衷,只是当自己的土皇帝。
其中以益州牧刘焉最为可恶,幽州牧刘虞最为可惜,兖州刺史刘岱最为天真,刘玄德最为无耻。
刘焉的可恶,在于他开了一个坏的头,彻彻底底的将汉室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让地方掌握着巨大的权力,直接导致地方脱离中央的控制。
而之所以说刘虞最为可惜,则是因为刘虞差点成为了新的汉帝。
刘虞,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子东海王刘强之后,丹阳太守刘舒之子。
刘虞是实打实的汉室宗亲,但他的幽州刺史,却是靠自己拼出来的。
刘虞为政宽仁、安抚百姓、深得人心。人们奔走相告,竞相传颂,以至于把刘虞写进歌里,记在心上。
皇室成员做封疆大吏做得深得人心,和平时代的朝廷当然要免他的官。
公元187年,刘虞由于在北方威望很高,被两害相衡取其轻的朝廷重新启用以平叛,叛军听说他来了望风而逃。
刘虞升任幽州牧